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APP 乐享派微信公众号

乐享派

乐享派 门户 文章列表 爱体验 查看内容

索尼无线音箱 hear. go,「Here i Go」的隨性

2016-5-30 11:43| 查看: 23357| 评论: 0|原作者: ko_moro|来自: 乐享派

摘要: 或许,我还是一个意识停留「Walkman NWZ-Z1050」的旧人, 对现在的索尼,我早已不再认识。 而我现在对它的了解,就只来自 The Verge 的 SONY CES 2016 总结,以及一位陈年好友的后续解读: 「从今年开始,索尼变 ...
Written By :两个人 @Ko_mo

主要的执笔人:Kinki Chou @Ko_mo

文中那个 “他”:Khromedome Leung(三蚊餐蛋面) @Ko_mo

DSC00466.jpg
或许,我还是一个意识停留「Walkman NWZ-Z1050」的旧人,

对现在的索尼,我早已不再认识。

而我现在对它的了解,就只来自 The Verge 的 SONY CES 2016 总结,以及一位陈年好友的后续解读:

「从今年开始,索尼变得不再 "索尼"?」

听著,这种「分裂式」发展,很像很大的一件事,但貌似也我这个「圈外之人」没有太大的关系。

他和五年前一样,继续义愤填膺地指责著「重涂文化」下的「不公」,而我,继续慢条斯理地把弄著这份源于「多彩」的感动。

DSC00464.jpg
这就是我们两个人,对 hear. 系列的不同态度。

他永远坚持著 SRS-X 系列传承的经典,而我却希望在 hear 身上获取更多随意、随心的体验。

这,或许也是我今天选择 hear.go,作为自己通勤音箱的原因。

女生:「多彩」永远比「镜面玻璃」、「金属拉丝」来得重要

我不是杨洋的粉丝,所以这个选择和市面上所谓的「粉丝效应」与我无关。

同时,久未拿起潮流杂志的我,也已经不知道现在什么设备才算「潮」了… 所以,潮流元素也不是我抉择的最主要因素。

作为一个手持「玫瑰金」iPhone 6s 和 9.7 吋 iPad Pro 的「少女」,轻便、简单、多色,就是 hear.go 吸引我的原因。

DSC00482.jpg
hear.go 表明用的是磨砂塑料设计,这种处理和索尼传统的 SRS-X 系列无线音箱所用的设计其实有很大区别。

SRS-X 所用的一般是镜面、金属拉丝这两种外观处理居多,即便是面向入门用户的 SRS-X55,索尼对这种继承和坚持真的一点也不马虎。这种设计也能够让这些产品看起来更加沉稳,更加庄重。我也承认,这这种设计还是比较好看的。

不过,这种设计对于女生来说可能不太奏效。即便是撇开 hear. 系列的明星光环,活用颜色这一点其实也有较大的吸引力的。

而作为 hear. 系列重要的一员,柠檬黄、炭黑、波尔多红、朱砂红、翠绿的「五色互换」,在 CES 2016 上露面的 hear.go 玩的也是一样的换色美学。

DSC00468.jpg
hear.go 的按键在机身顶部一字排开,这样基本上已经囊括所有的功能了:

开关、音量控制、hear.go 特有的 EXTRA BASS 音效按钮,以及接听电话的专用按钮。

貌似,自从新一批 SRS-X 推出之后,索尼也在强调「通话」这个功能。通过正面 MIC 收音,用 hear.go 做一个小型的会议通信工具,其实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DSC00470.jpg
NFC ,这「一拍即合」的链接方式,让附带 NFC 的 WALKMAN 能够快速链接,免除不必要的配对等待,应该是一种「懒人恩物」吧。

不过,久未使用 Android,同时也没有入手新 WALKMAN 的我,单单凭 iPhone ,其实比较难体验到这种方便,所以这次测试时,也用上了那位「好友」的 Android 通勤──魅族 PRO 5。

DSC00478.jpg
简单说吧,hear.go 在外观上其实真的没有太多能让人夸奖的地方。

简单的换色方案来抓取少女的眼球,防滑表层用于维持较好的握持感。这些设置,和官方宣传中那追求「外观冲击力」的定义不太一样。这些设计、处理相结合,反而多一种「here.i.go」的随性和轻巧。

除此之外,hear.go 在外观上比传统的 SRS-X 要易打理不少。「玻璃镜面」有著不容置疑的好看,但「指纹收集器」这天然属性也让不少人却步。何况,我在家也是带著音箱随意走的人,在重量、指纹的清洁上,hear.go 对比 SRS-X 来得省心。

最后,不要遗忘一点。hear.go 还是有著少量杨洋的光环。而且对于女生来说,「多彩」真的比「玻璃镜面」来得重要。

无线音响与通勤耳机不同,声音简单够用就好

对我来说,无线音箱其实只是一个补充。

和「无间道」里面对音箱的定义不同,我需要的不是朝伟口中那「高音甜、中音准、低音劲」。那种 Hi-Fi 式的体验,我享受不来,同时我相信,hear.go 也不能给我这些。

DSC00476.jpg
因此,hear.go 是耳机的一个补充。

它在我不能忍受「佩戴疲劳」时,代替耳机来补完我的音乐体验。因为轻便的关系,我在家也会随意提著 hear.go 周围走。毕竟,这个重量和尺寸对于女生来说还是很合适的。

「既然,小米说一个少女能够轻易提起他们的平衡车,那我手持一个 hear.go 通屋跑,也不算太汉子吧啊哈哈」

DSC00479.jpg
当然,索尼官方在谈及其玩法的时候,提到 hear.go 也能像 Google Chromecast Audio 一样,实现「多机联动」的功能。

意思就是,我不用拿著它四处跑,只要多买几个放在家里就能实现多机同步的功能。或者,你也能将多台 hear.go 放到一起,然后组合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增强它的环绕、声场等声音效果。

这个方法其实是有效的,hear.go 还能够成为普通音箱的 LDAC 接收器,玩无线变有线的戏法。

…...

最后这一点的确是可以有,只是对于我来说,有点麻烦而已。至于前两点,这还是留给「信仰泛滥」的索尼用户吧哈哈。

听感方面,hear.go 还是能够保持一个较为均衡的状态:

DSC00481.jpg
「人声的处理不错, 在稳定的低音环境下得到不错的还原,确保清晰度、突出性的同时也能不干涩,这是我对 hear.go 最欣赏的地方。在 EXTRA BASS 未开启时,hear.go 的中高频声音还是有不俗的表现力的。尽管未能够跟上索尼耳机,但是在自家无线音箱系列里面,已经算不错的了。」


DSC00483.jpg

「但是,在 EXTRA BASS  模式开启后,声音偶尔会出现一些失控的感觉。开启后,声音的动力感、敲击低频的冲击力会有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在某些状态下,这个 EXTRA BASS 却超出了 hear.go 可以掌控的范围,出现刺耳的失真。质感和震撼上来了,但却要冒著 “自曝其短” 的危险。所以在试听时,我也甚少打开 EXTRA BASS。」

以上是好友传来的一段听感体验,各位在看完之后可能也会有一个较为大概的了解吧。对于这种「听音不灵敏」的人来说,这些其实是没有太大感觉的,也没有那么深入。只是,不开启 EXTRA BASS 这一点,我和他还能够保持一致的意见。

DSC00471.jpg
像开头说的一样,hear.go 只是一个补充。即便你给我的是 SRS-X99,我的答案都是一样。

它们要肩负的任务还是一样的,睡前让我听听网台、听听一些柔和的流行乐,这就足够了。这种要求,基本上索尼全系列都能够应付。

所以我对它的听音,并没有太大的要求。选择它,只是有与没有的区别而已。比起这个,操作简单带来的随性,才更重要。

当「分手专家」碰上了「西太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开头我已经强调了,我不是杨洋的粉丝。

所以,如果你要我用这位清新大帅哥来为 hear.go 代言、作比喻,我也想不到有什么合适的词。

hear.go 这个名字,让我想起一部音乐概念短剧、一个「旧人」、两首旧歌...... 那就是「分手公司」、孙耀威饰演的「孙海志」、以及「here i go」和 「西太后」。

DSC00465.jpg
或者,用这个比喻,对我这个「老饼」来说,会更合适:

hear.go,我把它看作这首「hear.i go」。这首歌在戏剧中,带出的是孙海志这个「分手专家」的潇洒、率性。而 hear. go ,这简单的外观以及鲜艳的用色美学,再加上轻便的身躯、还有不俗的声线,这其实和分手专家那份帅气的率性很相似。

DSC00472.jpg
而传统的 SRS-X 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打破传统,追求革新的「西太后」。

在外观上,用金属拉丝、玻璃亮面等元素彰显著它想歌颂的潮流,再用极具索尼风格的声线让人留下印象与货币选票。这种极力追求突破、强势换来青睐的手段,正式「正规军」SRS-X 系列应有的吸引力,也是让他为之动容的原因。

不过,我和他不同。我既不是期待索尼带出无线音箱新革命的忠实粉丝,也不是热爱音乐容器的器材发烧友。

对于一个只求简单、方便的少女来说,

「清新随性的 “分手专家”,永远都会比追求力量的 “西太后” 来得吸引。」

这,就是我的结论。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分享页面
我要投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