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APP 乐享派微信公众号

乐享派

查看: 39358|回复: 0

[发烧音频] Final B1:暌违十年的古典利器

[复制链接]

149

主题

1724

帖子

3万

积分

乐不思蜀(Lv7)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72
首页文章
70
分享值
1918
金币
25740
发表于 2019-10-17 22: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巡洋舰III 于 2019-10-17 22:31 编辑

FinalB1:暌违十年的古典利器
DSC08007.jpg

写在前面
十多年前,笔者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将B&O的A8耳挂式耳塞比作“欧洲贵妇人”,其缘由是因为A8开阔的横向声场、贵气的中高频与华丽的厅堂感,深深打动了当年还是学生党的笔者。而在A8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随身音频界再也没有出现过那样的声音:声场开阔、中高频通透悦耳、梦幻般华丽的厅堂感。即使千千万万优秀耳塞产品后来居上,但笔者总觉得那是属于它们自己的荣耀,而与A8无关。A8就是A8,千秋万代,四海列国,这世上就只一个A8(中二病发作,被拖走)。

言归正传,Final的B1应该是早就听说过,但是由于长得和此前的make系列一模一样,并且对于Final这种听起来“没啥性价比”的品牌,笔者向来自认穷字当头,不敢奢望。直到某日,公司同事祭出一条E3000,让笔者听了十来分钟却惊为天人——如此低端产品却有如此健康的听感,真是让人刮目相看。而对于B1真正感兴趣,则是看了白河大佬的毒文,文中对B1的古典表现赞赏有加,而其对声音的描述,竟然与十多年前笔者心目中的“古典塞”典范A8如此相近。在带着这样的疑虑去昆明的耳机店亲耳试听后,最终果断入手。

做工与配件
B1在声音之外的部分,可说的不多。首先是包装,纯白底色+金色字体,与时下流行的风格略有不同;而开启盒盖之后,其配件可谓是地地道道的“日系”风格,要不是那个实用度颇高的收纳包,其“简配”程度几乎赶上当年的铁三角。除了耳塞本体和线材之外,B1的配件就是五对耳套、一对耳挂,以及一个软胶材质的收纳包。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作为B系列旗舰的这条耳塞,配件和入门级的E3000几乎是一样的……
DSC07976.jpg

DSC07983.jpg

DSC07985.jpg

DSC07987.jpg

DSC07993.jpg

当然,少归少,实用才是硬道理。Final家的E套不用笔者多说了,算是同类型耳套中舒适度、做工和声音都很不错的;那对耳挂对笔者来说聊胜于无,但对一些喜欢佩戴贴合感的朋友来说还是很实用;黑色的软硅胶收纳包,开启和合上都很方便,并且可以根据放入的耳塞形状自动贴合,可以说十分好用,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抗压性能堪忧了。
DSC07997.jpg

DSC07998.jpg

此外,B1还附送了一张笔者费了半天劲才搞懂用途的透明贴纸,这玩意是用于拔出MMCX插针时增加摩擦力的……也算细节之处显贴心了。说到拔插针,Final似乎设计生产了一种MMCX拔线器,从图片来看使用极为简易,能大大提高换线操作的效率,也算是爱折腾的烧友们的福音了。

DSC07996.jpg

外观方面,腔体和此前的make系列别无二致,只是细节和配色有改动。B1的颜色为这几年流行的玫瑰金色,十分亮眼;镜面外壳颜值颇高,但划痕和指纹收集的能力也是惊人的,需要悉心呵护。尽管腔体不小(作为一圈一铁而言),但佩戴比较舒适,Final宣传的“三点支撑”佩戴实至名归,并没有因为看起来棱角分明的外观而硌耳朵。佩戴时间长一些也不会有什么不适感,只是全金属的材质,冬天佩戴的时候自然有些“冰爽怡人”。
DSC08042.jpg

DSC08046.jpg

线材依然是Final祖传的京线,在插针位置做了改良,从E5000开始,京线的透明式长尾插针改为了短小的金属插针,更加稳固。而实际对比下来,插上后相当稳固,完全不输欧亚德、ATL这些大牌产品,甚至与MH、飞傲、达音科的膨胀插针不分伯仲。日系大厂的产品品质还是值得信赖。
DSC08001.jpg

DSC08033.jpg

DSC08037.jpg

声音表现
白河大佬的文章中描述B1是他心目中最适合聆听古典录音的耳塞,而这个头衔在笔者心目中是由B&O A8占据的。如今A8早已停产,对于能否在B1身上找回当年那份感动,在听到B1之前仍然存疑。但将B1戴上耳朵,按下Cayin N6ii的播放键,听一张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没错,这就是我想要的声音。

DSC08012.jpg

B1的调音与近几年流行的耳塞风格截然不同,从一开始就是冲着古典现场回放的路子去的。并且与很多其他“古典塞”不同的是,B1讲究的不是对乐器本身音色的还原和解析,而是从整体上,对古典现场(也包括其他现场类的音乐)进行颇具真实感的演绎。光从这点来讲,其调音的立意与独特性就凌驾于很多“主流调音”的同类产品之上。

再者,B1的搭配相性确实不太友好,尽管具备13Ω的低阻抗,却有着94db的低灵敏度,在耳塞中相对罕见。而直接的后果就是普通前端(入门播放器和手机)无法良好驱动,需要具备相对大推力和良好控制力的播放器(或耳放)方可令B1发挥应有实力。笔者主要使用自己的Cayin N6ii播放器(T01主板,单端耳机口输出)开至高增益来驱动B1,聆听古典曲目时所需音量高达39-42,方可在安静的室内达到足够声压(作为参考,同等环境和设置下,笔者的榭兰图只需26-30左右音量即可满足)。换言之,B1并不是一款可以任意百搭的耳塞,日常杂食或者流行人声、ACG爱好者,建议实际试听过后再入手;但如果你是乐器、古典类曲目的发烧友,那么大可以放心盲狙,前提是你的播放器推力和控制力能喂饱这条小塞子。

DSC08014.jpg

以下听感基于Final B1(标配线材),播放器为Cayin N6ii(配T01音频主板,机内设置高增益)。得益于T01主板的良好驱动力以及PCM1792芯片的电流型特性,基本可以发挥出B1的应有实力。

首先用莫扎特的小夜曲与嬉游曲来试试B1的古典基本表现:小提琴阵列的声音规整而层次分明,中频和低频都属于偏向还原的风格,动态、瞬态表现良好,基本就是古典现场演奏呈现在耳中应有的样子。而值得一提的是B1的高频,并没有像很多器乐塞一样表现得很明亮和刺激,而是传递出一种柔和的听觉感受,不刺激,不抢耳,有一种从容的气质。如果说榭兰图的高频类似Jascha·Heifetz后期的炫技演奏,那么B1则颇像Hilary Hahn的沉稳与委婉。对于曾经现场听过古典演奏(尽管次数不多)的笔者来说,显然B1这样的高频对于现场回放更加真实,因为古典音乐会的听众往往与乐团有一定的距离,听到的是一个整体的演奏效果,而非走进乐团之中去倾听某一把小提琴的演奏。因此B1的高频虽不及某些素质型耳塞的高频来得清亮和高解析,但却真实而耐听。
DSC08018.jpg

再来试试大编制的表现,斯托克夫斯基的老柴1812序曲,到了中后段的动态落差非常之大,加上真实炮声,非常考验动态、瞬态与声场的表现。前面说过,B1的听感更偏向于整体的表现,因此乐器齐奏的时候,乍一听分得不是那么清楚,但静下心来,凭借开阔的声场与良好的解析力,能够获得真实而清晰的感受。只要前端驱动力OK,交响乐团中担纲的每一部分乐器都能清晰地得到还原,你的脑中仿佛有一个真实的乐团在你面前演奏。尽管与大耳机甚至音箱没法比,但B1的声场、解析力、层次感依然是耳塞之中少见的出色表现。而在动态方面,B1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大局观”,依然是从容而真实,反映出曲目高潮部分各类乐器的动态情况,可谓“胸中有丘壑”。
DSC08020.jpg

即使你不听古典,B1的开阔声场也能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横向声场的边际感能够使人惊讶,而纵深的真实感也让人体味到十足的空间氛围。

对于编制较小的曲目,笔者尝试了史塔克的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以及石川绫子的钢伴小提琴演奏会录音来测试B1对于单一乐器音色的还原情况。先说大提琴吧,弓弦摩擦大提琴弦产生的厚重共鸣感得到了饱满而亲切的还原,氛围感并没有因为B1是个“古典塞”而减弱,大提琴的音色非常润泽,让人轻易就投入到音乐中去了。而小提琴方面,B1由于上面提到的高频的原因,同样具有一定的“距离感”,仿佛听者亲自坐在舞台前聆听演奏一般,这样有点“隔空”的高频可能会让听惯了“丝丝入扣”高解析高频的烧友不太习惯,但对向来不喜欢刺激高频的笔者而言,这样的“距离感”恰到好处地符合本人的听音喜好。唯一不足的是,石川绫子这张现场录音的钢琴表现有些“抢戏”,在B1的回放下,一定程度上夺走了主角小提琴的关注度。
DSC08024.jpg

当然,笔者赞誉B1的古典表现,不代表这条塞子“只能听古典”。这里需要澄清一下的是,B1并不是条偏科的塞子,正如笔者本人喜欢听古典但并不是只听古典一样,B1对于ACG、流行人声和其他类型的音乐演绎同样可圈可点。作为曾经的死宅,笔者曲库中也有规模可观的ACG曲目(虽然都是陈年旧货),以及自入坑以来一直在听的周杰伦、陈奕迅、徐佳莹等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手作品(人声表现偏还原,比较中正),还有曼陀凡尼、班得瑞、神思者等new age风格轻音乐。B1大多能很好地驾驭。要说缺点的话,B1由于调音对于现场录音的偏向性,在聆听一些非现场录音的曲目时,部分人声、配器(或者音效)偶尔会出现类似齿音的情况,当然,在听梁静茹、SHE等女歌手的曲子时,也会存在一定的齿音,尽管笔者认为并不严重。但是喜爱流行人声并以此类音乐为主的烧友,选择B1前最好还是先亲耳听一下。
DSC08025.jpg

DSC08040.jpg

关于换线,尽管B系列的三条塞子都是MMCX可换线设计,但B1应该是其中最不适合换线的一条。笔者有一条古典相性很不错的森韵海神线(8芯单晶银),换给B1后尽管某些方面(如高频、解析等)得到了提升,却没有了原线下的那种宽松和从容感。Final与润公社合作的这条京线,在圈内也算是小负盛名,尽管只是OFC镀银的材质,但厂家对于声音的调校,以及与Final自家耳塞的相性,是不容小觑的。因此,除非你手头原本就有不止一条升级线材,否则不建议为了追求素质的提升而给B1随意换线,可能会破坏耳塞原本调音的整体性。
DSC08055.jpg

总结
B1的售价是4999元(B系列旗舰,其他两款B2是2199元,B3是3599元),单元结构是一圈一铁。如果不以单元数量论价的话,作为Final的产品还是具有不错性价比的,更何况其回放古典和现场曲目的表现,即使放到万元耳塞的级别也能争得一席之地。在已经转变了经营策略的Final产品序列中,B1如同它的颜色一般,足够亮眼。
DSC08028.jpg

DSC08049.jpg

白河大佬的文章中将B1称为“Maestro”,笔者认为当之无愧;然而就我个人而言,更喜欢将它称之为心目中那条具备欧洲贵妇人般气质的“古典塞”,在暌违十年后蓦然归来,陪伴笔者在接下来的生涯中,继续喜欢音乐、聆听音乐。
DSC08052.jpg

Lofter: http://matcruiser13.lofter.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分享页面
我要投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