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10 14:09| 发布者: 小乌尔夫| 查看: 18604| 评论: 0|原作者: 巡洋舰III|来自: 乐享派loxpo
![]() 写在前面 “AN UNEXPECTED TRIP”这个标题,既是指本文主要内容中的短期旅途,也是指我的2016年过得充满了“预料之外”的事,这当中有意外,也有惊喜。所幸经过自己和身边人的努力,我们已经安然度过了这精彩的一年。在这一年里,目睹乐享派越来越好,在此新年之际,首先祝愿大家新年快乐!心想事成,玩音频的听得爽,玩相机的出大片,不过还是要送个横批“知足常乐”。 正文 乐享派的同学们都知道,本船是旅行摄影爱好者。然而2016年忙于各种琐事,出去旅行的机会并不多,一次是夏季因偶然发现的上海到东京的特价机票而成行的第二次日本之旅(可参阅本人发布在乐享派的相关文章),另一次就是本文的香格里拉短途自驾游了。 那是2016年5月,动用本人年休假陪媳妇回娘家,结果遇上家里人要自驾去香格里拉和大理,于是欣然蹭车同行,是有本篇手记。由于行程地点和路线并非我们自己确定,所以本文与大家分享的主要就是旅途中拍摄的照片和一些拍摄心得了,敬请看官笑纳。 行程准备:行程路线基本是昆明——香格里拉——大理——昆明,由于时间关系,香格里拉只去了普达措、松赞林寺、虎跳峡三处,大理主要去了古城、喜洲古镇、海舌公园和双廊,由于天气等原因,喜洲和古城基本没拍照片,望海涵。 香格里拉即使是在夏季,早晚也是比较冷的,因此建议带上冲锋衣或轻质羽绒服,以备不时之需;同时由于地处高原,心脏不好以及有高原反应的朋友建议提前做好预防措施;鞋子穿防滑透气的即可。 摄影器材:因为并不是专程计划的旅行,只带了A7R2和两个镜头,三脚架虽然带了但一直躺在后备箱没用上(也可能是因为懒)。旅途中主力镜头是FE16-35F4ZA,FE55只在最后的大理部分出来跑了跑龙套。本船之前写过的一篇器材分享文里说过,并不擅长运用超广角镜头,而这支1635又是4月底刚刚购入,所以在构图和透视运用等方面难免有不成熟之处。 一、普达措国家公园 从昆明一路开往香格里拉,可以感受到的是空气清新度越来越高,天空也越来越蓝。在刚刚进入香格里拉地区之后,利用停车休息的时间,站在路边拍了这张,远处的雪山清晰可见。 ![]() 从这里开始,就算进入香格里拉地区了,我们在独克宗古城休息一晚后,第二天早晨前往普达措国家公园。 普达措是国内第一个国家公园,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公里,也算是叹为观止。乘大巴车进入公园后,扑面而来的是清新的空气和高原的微风,很是惬意。可能是由于阳光强烈,相机的自动白平衡失准,在普达措拍摄的照片直出普遍偏黄,还好我们有万能的RAW,不过这么多照片后期校正回来也是挺累人的。建议大家以后去的话,如果是晴天,把相机白平衡设置为“日光”可以省点后期的力气。同样的,尽管当今CMOS性能出色,但我们曝光还是应该“宁欠勿过”,以免损失太多的高光细节。 大巴车停靠的第一个站点是属都湖,这里有普达措最典型的景观风貌:蓝天绿草,黑色的牦牛,五彩的经幡。景区为步行的游客修建了栈道,徒步走完这一段大约3公里。 ![]() 在个人的拍摄经验中,我推崇“拍山带长焦,拍水带超广”,属都湖的水虽然比不得泸沽湖的清澈,但自有一种高原水脉所独有的神圣气息。在16-35镜头下,这个湖泊并不显得有多大,但与碧草蓝天相结合所显现的高原气质一览无遗。 在栈道的前一小段,我们看不到属都湖的全貌,更多映入眼帘的是一些支流,与草地、牦牛、树木相映成趣。这里的牦牛是随地散养的,当中还夹杂着一些马匹,数量不算少;不过据同行的人说,这里的牦牛大部分并非纯种,不过在我看来和中原地区的普通牛长得很不一样就是啦……大概由于体型比较威猛,不管是游人还是熊孩子都不敢招惹这些家伙;拜这些牦牛所赐,普达措的绿草地上随处可见斑斑点点的牛粪。 ![]() ![]() ![]() ![]() ![]() 在步行一段距离后,我们来到一个码头,属都湖在这里逐渐展露全貌,在蓝天的映照下,反射出同样湛蓝的光泽。码头有环游属都湖的游船可以搭乘,不过我更愿意步行沿湖散步来得更惬意。近距离看看湖面,水确实挺清的,可以看到岸边水底的石头和树干。不知道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造成,一些枯死的树干直接倒卧在水中,体型稍大些的半露在水面之上,有种原始的画面感。 ![]() ![]() ![]() ![]() ![]() 栈道左侧是属都湖,右侧则是普达措的树林,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金黄色泽,这两张树木的片子在后期的时候我尽可能还原了记忆中当时的色彩。当然,A7R2优秀的宽容度也是暗部细节的充分保证,丰富的色调也为照片增色不少——不,应该说更接近属都湖真实的美丽景致吧。 ![]() ![]() 再往前走一小段就出了属都湖步行栈道的范围了。抓紧咔嚓两张,留下这片区域的美好记忆:各种乔木的环抱下碧蓝的湖水,水边绿色的草地上,棕色的马,黑色的牦牛悠然自得。 ![]() ![]() 再上大巴车,翻过一座高山,山上满是原始树木;这地方空气好得吓人,只是有高原反应的人会略有不适。这里插一句,进入香格里拉地区后,如果要买氧气罐建议及早在正规售卖点购买,一旦进入景区,价格和品质都是不敢恭维的。 大巴车停在国家公园的第二站:草原观景台。其实这里和青海、内蒙等地货真价实的“草原”比起来,主要特点就是高原了吧,一大片赏心悦目的绿色,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牛马,衬上背景里蔚蓝的天空,称之为人间美景并不为过(人间天堂倒还算不上)。提到天空的颜色,上次猫二发了一组图被尼奥神说假,其实那个天的颜色真心不假。在我去过的地方里,云南的天和新疆的天一样,蓝得放肆而纯粹(据说西藏的天更纯粹);而香格里拉的天则是整个云南最纯粹的,毫无杂质的蓝,摄人心魄。 ![]() ![]() ![]() ![]() ![]() 跑题了,草原观景台的步行范围很小,看了一阵牛群之后,再次上车前往最后一处,也是最美的一处景观:碧塔海。 在云南,我始终觉得神奇的是,这里总喜欢把和湖泊有关的东西称为“海”。比如昆明滇池大坝叫“海埂大坝”,丽江附近的纳帕海以湖为海,大理的洱海其实也是一个湖泊,普达措的碧塔海也是一样,不过这种奇特的称谓并不影响高原湖泊的美丽景观。 碧塔海比属都湖更特别的是到了花季,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壮观而靓丽。可惜我们来的时间早了半个月,只看到零零星星的杜鹃花。所幸这里的水比属都湖更清澈,果断抄起相机蹲在水边拍到脖子酸。 ![]() ![]() ![]() ![]() ![]() ![]() 湖中央有一座小岛,岛上的杜鹃花貌似抢先开放了,可惜无缘走近一览。 ![]() 除了水,普达措的植被也是很有特色的,以长苞冷杉为主,部分植物只在空气质量高于一定数值的前提下才会生长,因此,这里是一个天然氧吧,就是海拔高了点。以下几张是碧塔海区域常见的植被景观。 ![]() ![]() ![]() ![]() 碧塔海的步行距离比属都湖还要长,走完这一段之后,整个景区的步行游览也就接近尾声了;可能是出于保护原因,除栈道外的区域并不对普通游客开放(天朝游客的素质大家也懂的),对于摄影者而言,取景的机位和角度也就受到了不小的限制。本船在事后整理照片的时候发现,由于16-35镜头的视角太广,对构图的控制能力是不小的考验;个人还是主张“摄影是减法”的法则,因此对用惯了标头的本船来说,超广角镜头用起来是有些吃力的。好在A7R2的4200w像素给后期二次构图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本帖中凡是16:9构图的照片,都是经过一定剪裁的。此外,这颗镜头的35mm端全开近摄画质偏软,远不如同焦距的两颗蔡司定焦镜;收小光圈和拉开拍摄距离可很大程度避免这个问题。 ![]() ![]() 另外,很多场景让我恨不得凭空变出一个长焦头来拍摄,在普达措的很多地方可以远眺雪山,有个长焦会方便得多,此时更加觉得“拍山带长焦”是真理了。 离开普达措之前最后按一张,算是对这里的一个小结。 ![]() 二、松赞林寺 离开普达措的次日我们去了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噶丹·松赞林寺,其实在真的去这里之前,曾经不少次把这里的照片当成真的布达拉宫(汗)。这次去了之后才发现两者外形上的区别。 ![]() 言归正传,我们清早就到达松赞林寺入口,乘坐专门的大巴车上山(据说以前是可以直接自驾抵达寺门的,但是后来只有当地住民可以,外来游客必须在离寺数公里的地方乘坐公共汽车上山)。 ![]() 本以为到得早游人会比较少,结果人确实比较少,但是忽略了高原的太阳早晨的方向,松赞林寺主体被右侧的强烈阳光照射,拍的照片右侧大多数严重过曝,这里只能选一些影响不大的片子放上来咯。 寺外有一个不大的湖,应该和藏传佛教的固定格局有关。按照转经的方向,从左侧开始环湖一圈步行,可以远眺松赞林寺。对于我等拿着相机的人而言,当然就是拍拍拍啦。站在水岸边往湖中央看有种很干净的感觉,这里的天和水都有种说不出的庄严感。沿着这里绕着湖散心,连我一个不信佛的人都感觉心灵被净化了。 ![]() ![]() 然而图样的是,每走一段都会看到一个写着“最佳摄影点”的牌子,不过据我站在牌子的角度用肉眼观察松赞林寺,都和老年摄影爱好者们“架着脚架支着长焦等蜻蜓”的套路差不多,然而我这个没长焦的人连套路都玩不了,只能用广角隔着水和水草拍啦。 ![]() ![]() 绕着湖面一周走完回到松赞林寺大门,开始登上高高的石阶,前往这座神圣的寺庙。寺庙金色的顶上不时有信徒心中的圣鸟——乌鸦飞过,可惜我的1635和55镜头都无法捕捉。 ![]() ![]() ![]() 松赞林寺是典型的藏传佛地,虔诚的信徒虽不如西藏那样多,但长跪拜佛的人络绎不绝。本人虽不信佛,但心存敬畏,因此照片只拍了佛殿等建筑,并未摄及室内。 这是寺庙的偏殿。 ![]() 这是从大殿左侧阶梯前往正殿时,抓拍到的一幕,日光使得1635这颗蔡司超广呈现出正圆形的光晕。 ![]() 以下是正中的佛殿了,里面有很多喇嘛席地诵经。 ![]() ![]() ![]() 信步下山,回头一望,佛光灿烂。 出山门之前拍一张。 ![]() 松赞林寺说实话本质上是一处宗教场所,并不能说是一个旅游景点,这里从人们的表情到空气中的味道,处处都透着一种庄严神圣的气息,我相信去色达、西藏也是一样。不论信不信佛的人,来到这里都可以荡涤心灵。而关于摄影这里并没有太多好说的,一是带长焦,二是有条件的话带上ND和GND吧,虽然我是没带……另外,如果是专程来拍照的,记得提前研究下天气和一天中日光的位置,以免和我一样杯具。 惯例上车之前拍一张作为告别。 ![]() 三、虎跳峡 从松赞林寺出来,前往著名的虎跳峡。自驾的话,沿途公路上美景其实很多,但是务必要有长焦头才能拍到很多美景;而我就只能在路边拍拍满地的野生杜鹃花啦。 ![]() 这次虎跳峡之行纯粹是走马观花,虎跳峡分为香格里拉段和丽江段,分别是虎跳峡的两岸。虎跳峡分为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通常意义上作为旅游景点的只是下虎跳,我们去的就是这里。下图两张是进入景区的路上,可以望见远处的哈巴雪山。 ![]() ![]() 由于是旅游景点,所以就没太多说的啦,虽然走得挺累,实际上看到的只是虎跳峡的一小段;对面的桥则是虎跳峡丽江段的景观。我们来的季节,峡谷的水也不大,不过仍然有气势。轰隆的水声和壮阔的波浪,可以让你知道什么是“惊涛拍岸”。 ![]() 拍这样的水,把相机调成快门优先控制一下速度就可以啦;而如果想拍丝般顺滑的水的话,则需要三脚架和ND滤镜了。下面请大家看图。 ![]() ![]() ![]() ![]() ![]() ![]() 其实大理这地方要是系统地走走拍拍,可以写一篇比本文还要长的游记。介于本次去的地方并不齐全,只去了古城、喜洲古镇、海舌公园和双廊,而不巧碰上下雨,因此只有海舌公园和双廊有些像样的照片。 海舌公园是大理喜洲镇附近的一个观景公园,位于洱海之畔,风景非常好;熟悉云南的摄友们应该都不陌生。我是第一次来,到达的时候是下午,白天的雨刚刚停,恰恰赶上了丁达尔光(其实在大理,丁达尔光不算难遇)。 首先是水草、洱海与天空的壮丽景致。 ![]() ![]() ![]() ![]() ![]() ![]() 继续往公园里走,路过一个咖啡馆,里面的观景区视角不错,然而不点喝的不给拍照。 ![]() ![]() ![]() ![]() ![]() ![]() 云南的天黑得比内地晚得多,即使太阳落山,天还能亮好一阵子。拍摄这种丁达尔光,可以刻意压暗一些曝光,让光线更明显。而镜头光圈不宜开太大,收小一些的光圈可以让光线的细节更清晰。如果有条件,还是上脚架和GND吧。 回程路上,才发现海舌公园入口处有个很有名的景观,就是来大理拍摄婚纱照的新人都会选择的“爱情树”。然而由于事先没做功课,没法走到理想机位,只能在离树不远的地方拍一张,感觉还可以。树下是水田,农民还在田里辛勤劳作。 ![]() ![]() ![]() (大理喜洲的一个宅门,这张还是FE1635拍的,下面的都是FE55 1.8拍摄) ![]() (双廊的一处海岸边,近处的船和远处的岛遥相呼应) ![]() (当地一位老者,早晨拄着拐杖在双廊海岸边散步,累了坐下歇歇,没好意思走到正面去拍) ![]() (站在岸边拍双廊的岸边客栈) ![]() (路边的小花,算是老毛病又犯了) ![]() (小径深处的粉色电单车) ![]() (有名的海地生活客栈门前正对洱海的白色长桌长凳) ![]() (当地无忧无虑的小朋友在海边玩耍) ![]() (很窄的一段长堤,很多人在此拍照留念) ![]() (一位双廊大妈在散步) ![]() (双廊随处可见的租赁电单车) 【全文完,谢谢阅读】 巡洋舰III,除夕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