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APP 乐享派微信公众号

乐享派

查看: 71551|回复: 0

[发烧音频] 随身耳机的“极致”?Ultrasone极致 Edition8 Carbon体验

[复制链接]

12

主题

44

帖子

2692

积分

乐享派编辑

Rank: 8Rank: 8

UID
106829
首页文章
6
分享值
133
金币
4514
发表于 2017-11-8 12: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SC06796_3.jpg
记得当笔者还是个初烧的时候,就已经对Ultrasone极致这个品牌有所耳闻,它对于普通烧友来说,就好似耳机行业的奢侈品一样遥不可及。但这种给人“类奢侈品”感觉的第一印象,其实又完全不贴切,因为它同时也是一家拥有60多项技术专利、在欧美的专业领域中拥有重要地位与不俗口碑的“黑科技”品牌。本文所体验的Edition8 Carbon随身头戴耳机,就是旗下最经典的型号之一,同时也是行业中罕见的高端直推向便携式耳机。


处处彰显“贵气”的外观及工艺
这样一个连品牌名本身都违反国内广告法的厂家,刷子那肯定何止两把,首先在外观工艺上,就一直都是走的“极致”风。

DSC06753.jpg
笔者评测的这条Edition8为碳嵌版本,虽然每面都有着自然的弧面过渡,但整体依然是偏硬朗的风格。表面以镜面工艺为主,碳纤维面板潜入在镜面内,形成一个U字型的纹路,顾名思义“嵌碳”。耳机本体面板的颜色是接近香槟金的,而实际拍摄中这样的颜色很难还原,因为往往它的镜面反射出环境中的一切物体和色彩,给笔者的拍摄带来不小的考验。

DSC06754_2.jpg
镜面的PVD镀层在视觉效果上非常震撼,几乎就是一面金色的镜子般,让面板兼备了细腻的触感与金属的贵气,而这种材料极易划伤,所以使用中会让用户不自觉地注意保养和爱护,也是继笔者把玩过的W5000、TH900后,为数不多的又一款、也是唯一的金属款,工艺能达到“收藏级”的耳机产品。

为了保证便携性,控制重量,各个部分的材料选择都需要做一定取舍,金属往往是会被“舍”的那部分,Edition8 Carbon在头梁连接处使用了一种高强度的工程塑料,表面打磨后加以竖纹处理,依然具备了金属的质感。

DSC06757_1.jpg
左边镶入了一块亮面金属板,上面是每副Edition8的唯一编号,右侧则是极致最引以为豪的黑科技“S-logic Plus”技术,这也是包装正面唯一显示的专利技术,重要性可见一斑,笔者会在下文的声音体验中具体谈谈。

DSC06763.jpg
Edition8因为本身也是针对手机用户设计的产品,配备线控也是必然的,可兼容IOS/安卓,实测中收音效果极为清晰,且有相当不错的环境降噪、抗风噪的效果。
线材方面,既然是针对随身用户设计的,肯定不能像同价位的巨型头戴那样配备一根“麻花藤”状的线材,Edition8所用线材的质感从柔软度、外皮工艺、插头做工这些方面都无可挑剔,且mmxc的可换线规格,给笔者一种把他它拆下来用到自己的随身耳塞上去的冲动。不过线材的插头为母座式,有嵌入的凹槽,所以传统的mmxc线材接到Edition8上时可能会无法固定牢。

奢侈级的佩戴体验
DSC06776.jpg
当听到便携头戴耳机,笔者算是个“谈佩戴色变”的用户,一款优秀的头戴耳机,佩戴必然得兼顾眼镜党、头大党、招风耳党,对于这种紧凑式结构,能把人体工程学做好的型号真的是屈指可数,好的佩戴感,必然是轻质、不夹头、不硌耳朵,久戴不累的,刚好这四点,Edition8完全具备了。
在包耳式的结构中,Edition8的耳罩内部够深,笔者这样的招风耳,也没有膈应的感觉,且皮罩似乎是采用了类蛋白材料,柔软度有保障,但厚度非常足,所以几乎不会带来任何压迫感,加上封闭式的结构,伴随着的必然是极为优秀的物理隔音,非常适合对降噪有一定要求的用户。


便携式耳机所发出的“旗舰声”

Edition8采用了40mm的三重低音镀钛单元,频宽6 - 42000 Hz,虽然官方把它定义为直推耳机,但30殴、96 dB的灵敏度,从纸面参数上看可并不是好伺候的类型,实测在手机上音量至少要开到2/3才能达到比较饱满的声压,不过肯定的是直推下的听感还是相当不错的。如果想要把它的真正实力完全榨出来,还是需要专业播放器来伺候,如笔者这里选用的像AK240,当然了,手机直推下的声音表现也会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

DSC06773_1.jpg
不同于传统的大部分封闭式耳机,Edition8给人的第一印象居然是通透、开阔,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极致最引以为豪的“S-logic”技术。
“通过使用分散式驱动器定位,让音乐似乎是围绕在你的头部周围,取代了其他传统耳机直接敲击内耳的声音,在声音进入耳道之前,使声音通过不同的方向向外耳表面反射,从而获得自然的三维立体声。这是世界上仅有的能提供三维空间听觉的耳机系统。”

这样的技术,说白了就是一种让耳机能够最大程度地模拟真正的环绕声的能力。实际听感中,这仅仅40mm的单元能够带来的声场表现确实超出预期太多,横纵声场的规模、合理的比例分布,可以与不少更大尺寸、开放式的头戴式耳机相媲美,甚至在包围感上更胜一筹,至于绝大部分的便携式耳机来说,则根本谈不上“环绕”一词了。而相信有一定听音经验的朋友这个时候可能会担心相位的问题,会不会混乱,会不会体积过细、不均匀等,这里可以很坚定地告诉大家:结像完全正常,并且器乐的分离度达到了在封闭式耳机中罕见的优秀。

三频方面,Edition8没有明显的偏向,不管是中低频的氛围感,还是高频的延伸与质感都塑造得可圈可点。尽管有“三重低音镀钛”单元的神秘加成,实际低频并没有轰轰的感觉,下潜有质量,瞬态较快,直推下量感偏多一些,手机直推下的量感稍多,结像略糊一些,不过不会影响整体的听感和通透性。这样的低频是在听欧美流行、摇滚会显得尤其带感,虽然是德国的品牌,可并没有森海的沉稳,拜亚的温厚,居然听出来了一丝热情澎湃的“美国声”的感觉。

DSC06685_3.jpg
既然是到了这个价位的东西,而且是一种类奢侈品的产品定位,声音风格上没有一定的“个性”的话,是很难让消费者买账的,这样的个性往往体现在中频的味道上。Edition8的中频在保证极高素质的情况下,展现了相对温润而舒展的风格,人声的位置靠前但不算贴耳,结像不算大,但是边缘两端有明显的柔化痕迹,加上一些轻微的颗粒感,在男女声的平衡上做的非常到位,尤其是陈奕迅、张学友这类本身就非常醇厚的声线,女声上不是太适合“小清新”的类型,而是能够完美还原Adele、Beyoncé这样的欧美女嗓在声音中的力量感与爆发力。作为一款流行向风格的头戴耳机,Edition8除了甜美系的ACG萌音之外,基本都能游刃有余,并有自己突出的长处,轻微的音染丰富了声音的感情与张力。

虽然总的来说就是通透类型的声音,但这样的开阔感怎么都是有个边界的,根据笔者的听音经验,封闭式头戴耳机在高频的拿捏上如果“翻车”,会严重影响整体的听感。Edition8在高频亮度上比较保守,没有直冲云霄的感觉,但也没有暗到像被砍了一截,但保留了丰富的泛音细节,结像纤细而不锐利,耐听有余,不过它的高频对前端的控制力有一定的要求,部分音频硬件较为低端的手机在为了获得足够 声压开大音量后,会有明显的齿音和整体高频的刺激感。不过也不用担心,笔者实测在Xplay6、iPhone6S、note8、小米6等手机上都能获得非常不俗的听感,只是有条件的话还是搭配一套好的前端“伺候”好Edition8吧。

DSC06669_1.jpg
万元听个响?其实它是实力派
虽然笔者一开始也抱着怀疑的态度去使用Edition8 Carbon这副耳机,没想到在贵气的外观下,声音的硬素质和调音完成度上都有非常惊喜的表现,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的泛流行音乐的聆听需求,其优秀的瞬态水平使得它在欧美摇滚、嘻哈的表现上会有不输给同价位旗舰级发烧耳机的水准。虽然可能购买它的人并不一定是冲着所谓的S-logic等音频黑科技去的,但笔者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Ultrasone极致出品的这款逆传统而行的高端便携式头戴,“盛名之下,其实俱副“,Edition8,真的做到了”极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分享页面
我要投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