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APP 乐享派微信公众号

乐享派

乐享派 门户 文章列表 爱体验 查看内容

【随、便、推...的幻想】OPPO PM-3小评

2015-7-31 11:29| 查看: 17239| 评论: 0|原作者: 艾尔之盾|来自: LOXPO

摘要: 看PM-3的最外层包装显得很大厂,虽然说一个纸箱印点东西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大部分厂商没有这么做,细节决定成败,OPPO给人的第一印象很好! 拆开纸箱后则是真正的包装盒了。咦?不是说我的是黑色的么?怎么包装上是 ...
包装*

P1030378.JPG
看PM-3的最外层包装显得很大厂,虽然说一个纸箱印点东西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大部分厂商没有这么做,细节决定成败,OPPO给人的第一印象很好!

P1030387.JPG
拆开纸箱后则是真正的包装盒了。咦?不是说我的是黑色的么?怎么包装上是白色的?而后的事实证明:白色的PM-3包装盒上是黑色的图;而黑色的PM-3包装盒上的则是白色图......这个处理挺新奇的,如果是某些女性的话第一反应应该就是 - 退货!2333

P1030403.JPG
内盒设计很简单,但是至少是有设计的,好多内盒就是个纸盒而已。

配件&外观*

P1030405.JPG
整体上,这盒PM-3可以分为四部分:

1.箱说纸片
2.牛仔收纳盒
3.耳机主体
4.连接线

P1030407.JPG
开始我觉得这个牛仔风格的收纳盒不好看,但是使用后发现,牛仔就是工衣所以耐脏和耐磨。丝毫不用担心日常携带所带来的污渍和划痕,实用性很高!大小还算合适,能装进我平时带的11寸的包包。

P1030406.JPG
早闻PM系列颜值高,果然,PM-3的外观设计很不错。金属+皮质的搭配,一股科技与时尚结合的“商务范”扑面而来!

P1030408.JPG
白色PM-3的腔外面板是磨砂的而黑色的则是拉丝的,我反倒觉得磨砂可能手感会更好。但是面板显得很空似乎缺少点什么点缀,但是点缀又未必好看,我想设计师也纠结这问题干脆放空...PM-3的整体做工很好,如果对比手上的飞利浦SHP9500,那么就是非常好!

佩戴*

P1030640.JPG
之前一直很少接触大耳,因为我知道我玩不动。小耳有不少,PX100啊PX200啊还有不少冷门小耳等等。直到我买了SHP9500才深刻意识到大耳的佩戴是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耳机是拿来听的,而且听的时间可能会很长,那么佩戴的舒适与否直接关系到一款耳机的存亡。不得不说,PM-3的舒适性和隔音性比9500好太多,其一是因为它是封闭式的;然后是因为它的包耳设计以及耳棉的厚度柔软度以及弹性都非常好!但是老问题不可避免,那就是散热了,在不开空调的夏夜,室温26-27度戴上10分钟就会觉得热了。

声音小评*

P1030632.JPG
其实标题的“随、便、推...的幻想”是什么意思呢?呵呵,先提个醒,“幻想”的意思就不是真的啦......好在,在最近经历了标榜“随身”“便携”“直推”的天龙MM400后,我已经对“随身大耳”不抱太大希望了。果然,同样带有“随、便、推”标签的PM-3在手机直推下,表现差强人意,毕竟它还是出名难推的“平板耳机”。

由于穷屌并没有台机或者砖头,故只能从一般用户角度出发用手机直推了。作为前端的手机为vivo X5Max以及X5Pro。另外是PM-3在手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煲,相信已经进入状态了。

P1030648.JPG
以下皆以手机直推为前提:首先,我认为最深刻和明显的表现就是PM-3的高频了。手机下PM-3的高频很暗淡、缺乏力度线条和延伸,明显有种上不去的感觉。

声场表现一般般,作为封闭式大耳声场比9500小,胜在规整。但是也可能是推不好原因,声场略显扁平,也就是纵向没有发挥出来。整体不如开放式那么自然和宽松,偏紧。

解析倒是很不错的,好的隔音性也为细节的保留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整体的透明度很高,作为平板大耳的实力在。

看到有评论说中频突出,也因为这两部手机的中频都不算出色,所以这种条件下PM-3的中频人声远近和厚薄程度都很适中,只是相较高频来说,中频算是比较突出的部分。似乎人声并没有太多的染色,齿音很少、感情方面比较直白。

低频是个看点,量不算多,但是够用且不轰头。质感还是不错的,下潜不深但是弹性很好,属于速度较快的低频表现。

P1030657.JPG
小结*

其实我根本没有听过“真正的”PM-3,所以关于声音的表现我并不是真的在吐槽“声音”;我的槽点其实是它宣传的“卖点”。不止十次看到关于PM-3的“随、便、推”概念的宣传和评论。

P1030676.JPG
从市场的角度看,毋庸置疑,随着Hi-Fi手机和“Hi-Fi”概念的逐渐普及,由消费级播放器和手机前端为主导的“随、便、推”浅发烧概念的市场要远比由台式机、砖机主导的深发烧市场大,大得多。我认为这也是诸多厂商都在宣传“随身大耳”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市场归市场,表现归表现。“随、便、推”的大耳们真的是理想的选择么?结果你已经知道,可选!但是并不推荐!或许直推的大耳已然可以满足大部分初烧用户,但是事实是手机直推下听不到耳机真正的实力,虽然没对比就没差距,但是作为消费者,你知道或者不知道,这都意味着不值得。除非一般消费者愿意为耳机而升级前端......

作为“潜龙”的“随身大耳”,事实却很难“用”出去。我认为这是一种导向,一种扭曲的导向!那么,该不该继续下去?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分享页面
我要投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