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9-11 09:37| 查看: 24449| 评论: 0|原作者: llj503|来自: LOXPO
![]() ▲对于魅族,最早来自于MP3时代,那时候的魅族miniplayer受到狂热的追捧,聚集了大批的魅族信徒,直到魅族开始转型做手机,每次只做一款手机的理念一直伴随着魅族,但一路风风雨雨,到如今终于爆发,各个价格的机型都有排兵布阵,销量也一路上扬,特别是今年,发布会不停地开,从发布会前感谢友商成就魅族,到发布会上的群嘲友商的无作为,一直标榜自己的“不妥协”精神,那么售价仅为599元的入门机魅蓝2,会不会“不妥协 ”呢? ▲硬件配置上,魅蓝2采用了一块5英寸IPS显示屏,分辨率为1280x720像素,内置主频为1.3GHz的联发科MT6735处理器,加以2GB RAM,基于Android 5.0的Flyme 4.5系统。拍照方面,魅蓝2采用的是5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13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的组合,内置2500毫安时不可拆卸式电池。整体来看,硬件配置还是不错的,实际表现如何呢? ![]() ▲外观上,延续了魅蓝系列的设计风格,外形圆润。 ![]() ▲屏幕上方是光线感应器、听筒和前置摄像头。 ![]() ▲屏幕下方是mBack HOME键,舍弃了返回键和菜单键,用一个按键替代三个按键的功能。 ![]() ▲背面弯度较之前一代更大一些,圆润感更足。背壳采用聚碳酸酯材质,使用光面烤漆工艺,加上5寸的屏幕非常适合单手握持,手感很不错。 ![]() ▲后置摄像头为1300万像素,带有补光灯,拍照方面还是能满足基本需求的。 ![]() ▲下方的魅族LOGO。 ![]() ▲机身下侧为micro usb接口,左右各有1颗螺丝用来固定后壳;Mic孔和扬声器孔分部两侧。 ![]() ▲机身左侧为卡托式sim卡插槽,需要用取卡针捅出。 ![]() ▲机身上侧为3.5mm耳机孔。 ![]() ▲电源键、音量键等按键分布在机身右侧,弹性适中,反馈明确。 ![]() ▲系统方面,搭载的是Flyme 4.5,这是我第一次接触Flyme系统,不过很快就适应了其操作逻辑,毕竟是基于Android 5.0核心的系统。Flyme 4.5的主题为“稳定 流畅 省电”,经过这一阵的使用,在稳定性及流畅度方面是没有问题的。 ![]() ▲恰好我前一阵购买了红米note2移动版,就拿出来和魅蓝2对比一下,当然仅是一些皮毛的看法,深层次的对比也没那么多时间。外观上,正面都是黑色为主。 ![]() ▲摄像头、听筒、光线感应器等,没什么可说的,位置不同而已,看个人审美了。 ![]() ▲按键方面区别较大,我比较喜欢魅蓝2的mBack HOME键,更简洁,轻触一下是返回,习惯以后使用红米note2时,总想轻触一下让返回,结果却是直接到主界页。 ![]() ▲背面摄像头、补光灯、LOGO等位置基本一致,但是背壳的弯曲度魅蓝2更大一些,更为圆润些,而红米note2则方正一些。背壳做工方面,魅蓝2完胜红米note2。使用不到3周时间,红米note2的后壳在握持时已经开始吱吱作响了,而魅蓝2则无须担心这方面的问题,因为不可拆卸的背壳和机身结合更为严密。 ![]() ▲摄像头和补光灯。 ![]() ▲LOGO。 ![]() ▲魅蓝2的背壳不可拆卸,所以采用了卡托式sim插槽,而红米note2的背壳可拆卸,所以将sim放在了机身内部,好处是可以更换电池,不方便的是每次更换sim卡都要扣掉电池。 ![]() ▲机身下侧,魅蓝2的micro usb孔为倒梯形,这样插入usb线的时候更容易分辨;而红米note2则为长方形,插入usb线时不易分辨。 ![]() ▲按键方面,魅蓝2的按键颜色和机身是一致的,而红米note2的按键是银色的,想到小米最初的口号是“没有设计的设计是最好的设计”,也就可以理解了。 ![]() ▲红米note2比魅蓝2多了一个降噪mic孔和红外线,这点红米note2还是很不错的,毕竟小米已经发布了那么多智能家居的产品。魅族应该也在布局智能家居,不过仍需努力。 ![]() ▲系统方面,我觉得miui越来越臃肿了,更新速度是很快,但每次更新都只显示修复若干bug,至于是哪些bug,没说,我也不想知道。 ![]() ▲主界面,这就属于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问题了。 ![]() ▲拨号界面。 ![]() ▲系统设置。前面也听到了,miui越来越臃肿,在设置里有明显的体现,设置栏过多,寻找某个功能的设置,需要不断划动,并且有些功能设置很隐蔽,需要进入到3级菜单才可以,而魅蓝2的Flyme 4.5则要简洁的多,这方面我更喜欢Flyme 4.5的风格。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使用,魅蓝2作为一个599元的入门机型,绝对值得选择,做工和手感超出了我对入门机的固有看法,而在性能方面,是绝对够用的,流畅度不错,系统稳定性方面,使用的这一段时间,没遇到过假死、程序崩溃等问题,看来魅族对于MTK芯片的调教越来越成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