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9-4 09:54| 查看: 23637| 评论: 0|原作者: onemoononestar|来自: LOXPO
最近一直在听索尼家的耳塞,就近段时间的使用来看,索家耳塞不仅于“样子货”,其声音素质颇为不错,综合性价比也还蛮足的,索家三圈铁XBA-H系列是去年发布的,前段儿时间笔者听了下H1,对于其中低频的表现还是令人满意的。作为H系列低端的入门级圈铁,H1的调音效果还是不错的,所以连带着也便对其另外两款H2、H3产生了兴趣,特别是作为夹在入门H1与旗舰H3的H2,其综合表现究竟如何呢?就近期的体验简略谈下吧:![]() 包装上,XBA-H2依然沿袭了XBA-H家族的黑红两分风格,与此前试听的H1包装基本一样,推拉盒式设计。 ![]() 包装正面右下角处可以看到“混合式声音体系带来优质声音体验”字样,作为一款圈铁式耳机,H2的表现究竟如何呢?能发挥出动铁与动圈的双重优势表现吗? ![]() 包装背面依然是密麻三种文字的各参数信息介绍等。与H1相比,H2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可拆式导线,其它二项与H1无疑,分别是:抑震外壳与泡沫式硅质耳塞。 ![]() 值得一提的是,H2还附机配备一条智能手机专用的耳塞线(带控制键的线控),用以满足手机用户的听音需求,这点还是蛮赞的。 ![]() 侧面依然是所赠配件及线长等信息,可以看到,H2线长1.2米,共配有四款不同大小的耳塞(L、M、S、SS)及3种尺寸混合耳塞(L、M、S): ![]() 背底产地依然为泰国,生产日期与H1大致,为去年10月底左右。 ![]() 已经被开过N次苞了,上下具体参数吧(说明书上所印): 类型:封闭式,混合式双位驱动单元(13.5 mm 动态驱动单元及1个全频动铁单元) 功率处理容量:100mW 阻抗:1000Hz时40欧 灵敏度:106B/mW 频响范围:4-25000Hz 耳机线:共两根,均为1.2米,均为可拆卸式(配合H2的可拆式导线) 插头:镀金L形立体声迷你插头、四导体镀金L形立体声迷你插头 质量:约8g(不包括导线) ![]() 盒内的配件依旧很“豪华”,除说明书及独立包装的长条纸盒外,其配件均“隐藏”于黑色的收纳包里: ![]() 不同于H1的留小口式收纳包,H2的包采用了传统的拉链包式,包内还有一根儿拆卸式耳机线(带线控,智能手机专用)。另还有六对儿耳塞套与之相配。 ![]() 来张全家福吧:是不是很对得起那一千多米的价格呢,哈哈: ![]() ![]() 其实,在XBA-H的三款圈铁耳塞中,H2的定位是中等配置,具体体现在相比H1,动圈单元更大,但相比H3,却少了一个动铁单元,但与H3相同的是采用了同样可换线式的设计,以及相仿的外观设计。与H1一半塑料一半镀层的塞头相比,H2所采用的双面镀层则更为精致,颇上档次。 ![]() 单键设计的线控耳线,想必用过索家塞子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吧: ![]() 哦,那啥,同样试听的塞子,之前说过H1和H2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后者塞头可以插拔换线,且相比入门级的H1,其动圈更是采用了13.5mm(H1为9MM),单从外观即可看出,H2的腔体要比H1更大些。另,更换导线其实也蛮轻松,只需拉住管底部直至拉出即可,刚开始比较紧,多试几下就OK啦,你懂的。 ![]() 经典的L型插头,H2所配共有两根耳机线,其中镀金L形立体声迷你插头为播放器专用,四导体镀金L形立体声迷你插头为智能手机等设备专用。 ![]() 同样金属镀层的分线器,两面分印有:XBA-H2及SONY标识。H2的线材与H1一样,均采用了面条式红黑双色,出街颇为亮骚。 ![]() 笔者不是神马老烧,只是算是平时玩平板、手机比较多的爱好者而已,混迹圈儿内N年,也算得上是资深木耳了。不过并没有老烧们的那些专业板砖儿,只就手中的几部百元播放器与智能手机谈下听感吧: 从听感来说,H2其实与H1的素质是差不多的,但在中高频部分的表现更好,更为饱满,有厚度。低频表现相比H1也更为出彩,量感更多,总体水准相比H1更为均衡。单听H2的话,搭配本人的撸妹儿920T(刚升的WP8.1系统,还热乎着呐),另与手中的一些MP3也听了些,总体感觉H2的三频并不是那种均衡型的,而是那种呈纺锤状,高低频均比较好,低频很有厚重感,相比H1表现更为出彩,量感更多,只是在下潜上还略显不足,高频则较为尖锐,中频人声较为靠厚,总感觉有种飘渺感,相较于H1的杂食均衡,H2比较挑前端,搭配不同的播放器会有较大的差异感,但总的来说,其综合素质相较H1还是有较大的提升。 ![]() 总结:如果说定位决定素质的话,H2的中端定位显然可以说是入门款H1的小幅增强版,特别是在高低频上,更有量感,解析力更好,但相较H1,其三频间的均衡性稍有不足,当然,这也是因“机”而异,如果搭配好合适的前端,其流露出的综合素质还是相当不错的。 最后依然是福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