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4-29 11:27| 查看: 16658| 评论: 0|原作者: jasonyj33|来自: 乐享派
小翠这两年推陈出新的速度颇缓(难道在酝酿大动作?!),好在年年还是有新品给大家伙调剂一下胃口以及扩展新兴市场,GX系列正是针对“年轻”群体的“时尚化”产物,从最早的GX50到后来的GX40,现在的GX30,应该说小翠的战略布局是比较明确也是开阔的,但相信还是有不少人像我一样对进阶级的新品翘首以盼吧? OK,现在回到主题本身,最近机缘之下得到一枚GX30,虽然此前有关它的评测也不少了,但还是结合最近几天的试听体验和搭配情况和大家简单做个分享吧。 ![]() ![]() GX30的包装是我非常喜欢的极简风格,体积轻便小巧,不花梢,很专业(送人不错哦!)唯一的问题是盒子上印制的是荧光绿色的耳机实物图,想必不少人因此被误导以为实物也是同样配色,后来才知道GX30目前总共只出了蓝色和紫色两种颜色,那么为何要用没有的配色做封面图呢? ![]() ![]() ![]() ![]() 具体: 1, 黑色硬质纸盒,翻盖设计,参数说明一目了然, 2, 内衬防震泡沫,开封后自上而下分别是保修卡,耳机,配件。 3, 配件齐全:除自带一套哥套外另配两副哥套,一副惰性海绵套,质感不错的收纳包。 ![]() ![]() 耳机实物方面: 1, 醒目的金属圆片点缀。 2, 透明塑料外壳,可见内置单元。(个人不大喜欢,廉价即视感) 3, 符合人体工学原理的腔体造型,导管呈一定角度倾斜,佩戴稳定。 4, 导管口白色滤网规整紧密。 5, 圆柱体分线器,线材与GX50类似,透明包边的无氧铜芯线,弹性不错,(相对)不易绕线。一贯的直插金属插头。 6, 无耳麦设计(自GX50开始我就盼着能把耳麦加上了) ![]() ![]() ![]() ![]() ![]() 另外,从腔体造型来看GX30更适合绕耳佩戴(稳定+美观),然而并没有像GX50那样设置硬管耳挂,配件里也没有,但据说从代理处购买的时候一般都会赠送耳挂,个人认为耳挂对GX30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它本身的线材较细,并不适合绕耳,但普通佩戴方式又没有绕耳来得舒服。 ![]() 接下来谈谈声音,其实就GX系列的定位来说还是比较适合直推的,尤其适合不喜欢折腾的手机党。所以这段时间主要还是用水果机搭配听得比较多,同时结合手头的几部便携前段做个比较: ![]() 6S PLUS+GX50:初听的时候有点“闷”,听过几天以后改善明显,透明度有所加强,但算不上明亮通透,这种组合适合闲暇时光细品音乐,声音比较直白,厚度适中,男声低频区偶有可闻的齿音,比较适合一些舒缓的小编制轻音乐和ACG音乐。律动,节奏的定位准确,但有些“浅尝辄止”,欠缺深刻感和韵味。 ![]() NANO4+GX30:比较搭的一个组合,GX30带有少许音染,与NANO搭配的时候具有较强烈的氛围感,色调偏暖,声场较宽,中频人声突出,适合流行向音乐的表达。但分离度不佳,高频延伸度不足,数码味偏重了一点。 ![]() IPC+GX30(+ TURBO二房),即使不加二房的IPC也是我最满意的搭配组合,声音还原度高,解像清晰,声场较前几种组合大了一圈,音色中性偏暖,高频延伸度增强,低频弹性好。分离度不错,有一定层次感,人声突出。TURBO作为AX60的御用西装与小翠家的塞子一向合拍,加入后轮廓感突出了不少,乐感浓郁,尤其纵向声场的延伸明显提高。鼓点铿锵有力,明显感受音乐的力道强劲了不少,不足是随着乐感的加强导致人声有所削弱。 声音总结: 1, 有一定音染,色调中性偏暖。 2, 具有不错的凝聚力,声音比较扎实,但韵味稍有欠缺。 3, 偏横向声场,乐感浓郁。 4, 低,中,高三频配比大概为:3.5:4:2.5,偏中下盘。 5, 低频有一定下潜,中频突出,高频延伸稍有不足但未见毛刺感。 6, 兼顾了音乐性的流行向调音。 7, 易推,易搭配。 作为GX系列的新起之秀,自然应该与老前辈GX50做个比较: ![]() ![]() 外观差别: 1, 钻石切割VS全透明塑料 2, 硬质耳柄VS软胶耳柄 3, 耳挂VS无耳挂 4, 可换线VS不可换线 5, 多边形分线器VS圆柱体分线器 好吧,我承认我更喜欢GX50的颜值,起码逼格高不少。 声音差别(前端IPC),总的说来我感觉GX30如同轻装简从版的GX50(如同数字的缩减),简而言之就是塑身成功后更加健美的版本。GX50给我的印象是丰满,盈余,厚重,低频量大,力道遒劲,但稍显混沌和肥腻。而轻装上阵的GX30则细腻,柔和,平缓,显然更加健康。 具体下来: 1, 乐感,力道GX50>G30 2, 横向声场GX50GX30 3, 解析GX50 4, 分离度GX50 5, 厚度GX50>GX30 6, 音色暖度GX50 综上,究竟是喜欢饱满厚重的GX50或是鲜活明媚的GX30自然是因人而异,但显然前者更适合快节奏,强律动的摇滚,舞曲,电子乐等,而后者更适合舒缓的流行,ACG等。 简单做个小结吧,记得刚拿到GX30的时候我觉得它不及GX50来得锐利浓郁,但听了几天以后才发现它的好,这种细腻温润的风格反而更加健康耐听,虽然只是一款不到三百大洋的入门级耳机,但我认为其现实意义远大于它的价格,很多非烧友没有“入坑”的很大原因是以为纯HIFI索然乏味,以为动次打次的澎湃低音才是好音质,那么如何培养他们“健康的听音观”呢?我觉得GX30开了一个好头,兼顾音乐性的同时也能在外观和听感方面考虑到庞大的“非烧”群体,让越来越多的普通用户逐渐熟悉和喜爱HIFI不是很有意义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