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APP 乐享派微信公众号

乐享派

乐享派 门户 文章列表 爱体验 查看内容

即是动圈,又是动铁---谈谈索尼圈铁混合耳塞XBA-H3

2014-10-13 08:43| 查看: 48004| 评论: 0|原作者: grd125|来自: LOXPO

摘要: 作为索尼第一代圈铁混合耳塞,XBA-H3采用了一个16MM动圈单元和两个动铁单元组成的圈铁混合系统,把动圈的情和动铁的透结合在一起在很早的时候都只是一个梦想,当然2011年AKG的K3003除了声音达到了很多烧友的认可,其 ...
作为索尼第一代圈铁混合耳塞,XBA-H3采用了一个16MM动圈单元和两个动铁单元组成的圈铁混合系统,把动圈的情和动铁的透结合在一起在很早的时候都只是一个梦想,当然2011年AKG的K3003除了声音达到了很多烧友的认可,其更重要的是耳塞的做工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相信圈铁混合带来的好处会让很多厂商继续跟进,索尼同时拥有动圈和动铁耳塞产品线,作为喜欢技术创新的索尼推出了XBA-H3这条耳塞。当然包括即将上市其圈铁混合的旗舰版本,那就是感受空气为主题的XBA-Z5。XBA-Z5同样是使用了两个新开发的动铁单元和一个16MM的动圈单元,区别是这次在液晶聚合物振膜上镀上铝,而且外壳从XBA-H3的电镀塑料改成镁,准确的是应该是镁的合金。

当然,作为多单元混合耳塞,最重要的是分频技术的运用,上面说的K3003是用的三分频技术,然而今天的主角XBA-H3的情况,我们下面会专门分析这个环节。

索尼一直坚持动圈耳塞的研发并且喜欢在振膜材质,单元大小,以及线材材料的方面作出更多的创新试探,从MDR-EX90等耳塞开始,为了让动圈单元更大的存在和让入耳耳塞声音有更好地提升,索尼把入耳的部分成功“掰弯”后,索尼继续了这条路,把后来的MDR-EX700和MDR-EX1000等耳塞继续“掰直”回来。

当然索尼在MDR-EX1000的一片好评中可能也是发现了几个问题:1.就是目前这颗16MM的动圈单元,从材料来说已经使用了新技术开发的液晶高分子振膜还有高磁密度的钕磁铁。2.针对市面上目前两种换能方式,索尼目前把单纯的动圈耳塞做到了一个比较极端的情况,在单纯的动铁领域中试水了两代XBA系列产品后的技术沉淀和客户反映,似乎把更受好评的MDR-EX1000的进行技术性的试探升级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EX2000.jpg
今天的主角XBA-H3就是这样的思路的诞生产品。图片的左边是索尼的WALKMAN WM-EX2000,从箱子包装来看,XBA-H3的大小至少是WM-EX2000的两圈。而XBA-H3的耳塞包装设计风格跟索尼耳塞包装以往的风格有着明显不同,有点类似于今天我们看到的NWZ-ZX1的包装风格,但是也不是很一样。首先XBA-H3的包装是侧边抽出来,而不是简单的塑封包装或者MDR-EX1000的那种非常高端的包装。不过相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XBA-H3拥有1年的质保日期。

脱壳.jpg
外壳由于是纸质的,所以很容易在摩擦之间使得外包装花掉,拆开外包装里面则是跟NWZ-ZX1一样的设计,只有索尼的LOGO。

拆.jpg.jpg
我个人比较喜欢这样的拆箱方式,这里的设计有当年MDR-EX1000的影子,开始我还未那个绕耳部分的材质有所担心。时间长了是否变形无法回去了,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佩戴和使用后,发现这个材质居然是非常柔软的那种感觉,实际上这里也是XBA-H3非常赞的一个地方,为了缓解佩戴上的压力,XBA-H3和MDR-EX1000一样的绕耳设计。一方面可以减少由于耳塞腔体过大而产生额外重量对耳道的压迫,另一方面缓解了XBA-H3的听诊器效应。

XBA-H3.jpg
XBA-H3绕耳的部分其实是索尼使用了特殊材质的功劳,可能XBA-H3的外观的确让人感觉非常大,实际上在耳朵上的份量也是如此,索尼自带了几组混合硅胶套,包括隔音混合硅胶套。我在尝试了隔音混合硅胶套的时候,发现腔体的重量压迫到耳道,原因是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得腔体往上翘导致而成的,并且混合隔音硅胶套本身会比传统的混合硅胶套在入耳可以张弛的部分里更硬一些。

XBA-H3的线材有点意思,索尼对线材的设计不仅从质感上考虑到用户的需求,不断的去追求线材的柔软舒适质感,而且为了降低由于柔软导致的容易打结成团的情况,索尼把这种线材称之为“锯齿状耳机线”。与早期的MDR-8XX系列耳塞设计思路相同的是,最低端的MDR-E808系列纯柔软质感线材明显不一样的MDR-E84X包括后面的线材都是用单股圆柔材质的线材,当然这个线材也是有一定的问题,那就是时间长了跟肌肤亲密接触的部分会由于皮肤分泌出的油脂导致线材变硬最后会断裂等情况。不过这次的“锯齿状耳机线”应该可以改善这个问题。
最后说一下XBA-H3的腔体,先说一下外观和材质方面。

腔体特写2.jpg
XBA-H3的腔体极大的借鉴了MDR-EX1000的设计,当然这也是为了使用16MM的动圈单元。在MDR-EX1000保持纤细的部分,索尼XBA-H3变得相对臃肿的地方正是多的这两个动圈单元的存在。然而索尼在外观处理的时候做的相对圆润一些,看上去会更有科技感,与MDR-EX1000那种机械感形成强烈对比。正面有红白线条来区分腔体的左右声道,值得注意的是拆线部分跟索尼MDR-EX1000不一样。
再来说一下XBA-H3的单元结构部分。

腔体特写.jpg
XBA-H3拥有三个单元,其中两个是索尼的动铁单元这种动铁单元跟XBA-40的动铁单元一样,都是从上方导孔出声,一个是索尼的16MM动圈单元,动圈单元使用的振膜是液晶高分子振膜。上面提到过,我认为多单元无论是动圈,动铁还是圈铁混合,其中最重的是分频技术的使用。至于原因我个人猜想总结归结为两点:

1.多种混合单元发声这里包括单纯的动铁,单纯的动圈或者圈铁混合耳塞腔体内会产生相位抵消的情况。虽然各个单元各行其职,但是声波能量不一定会同时或者说准时到达。

2.多单元的设计会带来在腔体内没必要的共振,严格的来说这样会对声音产品不利的影响。

然而我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了两种说法:

1.XBA-H3采用了三分频,既一个高音动铁单元,一个中音动铁单元,低频部分则是使用动圈负责。

2.XBA-H3没有具体的分频系统,而是简单的使用了三种不同单元各行其职,而没有具体的分频物理结构。

我比较赞成第二个观点,同样秘密存在于那个导管部分,这也是K3003复杂设计的一个部分,然而XBA-H3在导管部分看不出来。

当然新品XBA-Z5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改善,同样无法看到导管内部结构,但是在官方的介绍上可以得知,索尼另辟蹊径,使用了被称之为“多分支电路”。可以看出来索尼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了。

接头.jpg
XBA-H3的接头部分非常漂亮,很有高端产品的感觉。最早的时候我在MDR-EX700上见到过,索尼的LOGO和背面圈纹的结合,充满了科技感。

手办合影.jpg
接下来我针对XBA-H3的声音来简单叙述一下

首先XBA-H3的整体风格动铁的味道更多一些,有明显的金属感,中频相对于其他两个频段表现而言有塌陷的感觉,整体风格没有MDR-EX1000那么均衡。整体解析力没有那么好,刻意提高高频的亮度,以及把低频的量感做足,这在现在看来显然是为了追求更刺激的声音而刻意调音。

当然在具体到某一频段上来说,XBA-H3的表现还是值得一提的。尤其是那如金属拉丝质感的高频变化。弹性十足,量感充沛的低频表现。这些都给人印象深刻,当然中频的表现相对差强人意,我认为主要是由于刻意强调了两头而导致,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分频没有做好的可能,因为从三频的衔接来说,中频显得埋没的有点突然。换一个角度来说XBA-H3的中频塌陷与另一方面的表现听起来使得相对的听起来人声更突出,整个声场也不只是传统的纵向拉伸。低频方面,XBA-H3量感做的很足,甚至有点肥厚的感觉,不过XBA-H3的低频拥有良好的动态和弹性,这与索尼动圈技术的沉淀以及传承高密度声音的特点密不可分。

搭配声音均衡的前端,并且为了保证XBA-H3可以被更好的驱动,我用了PCM-D50,在本身控制力略显不足的PCM-D50身上,XBA-H3的高频会很刺激,但是听久了不仅是耳朵会累,整个听觉系统都会疲劳。或者不是因为XBA-H3中频表现不给力,而是因为相位抵消等原因导致的,因为XBA-H3的高频和低频实在是很出色。

如果用简单的话来总结XBA-H3的听感,那就是刺激,高频亮,低频厚,结像大,人声突出但是不贴耳,对于中频的衔接略显突兀。

回到上文,我认为(纯属个人观点)索尼在完全是自主开发XBA-H3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索尼XBA-H3没有做好分频的工作,不过分频技术也是多单元耳塞的核心难题,新品XBA-Z5已经做到了足够的重视。不得不说XBA-H3是一条不错的耳塞,尤其是现在不足1300的售价来看,相对这个价位的耳塞而言,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当然有个前提是你不介意XBA-H3的佩戴的话。

总结.jpg
XBA-H3的诞生背景相对比MDR-EX1000更加复杂,不仅是担负着HI-RES音频战略重担,而且要做到新技术上的突破和老技术结合。从XBA-H3的诞生发展到现在XBA-Z5的时间里,或者可以理解为XBA-H3是一款相对试水的产品。随着几次价格调整已经有了不错的竞争力。随着索尼对分频技术的重视,新的圈铁混合旗舰不仅在动圈上做了新的改进,在动铁单元上也采用了新的设计思路。至于为什么强调新的旗舰XBA-Z5,我想更多的是为了延续我对XBA-H3的感触,那就是分频仍须努力,亮点还要保持。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分享页面
我要投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