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饮料的门道,无论是红酒、白酒、洋酒,还是红茶、绿茶、黑茶,都是一门深不见底的学问,咖啡作为人类饮料史上的一大发明(或者说发现),自然也是有各种各样的门道与套路。本人作为完完全全的咖啡门外汉,只在几年前上班的时候喝过一段时间的速溶咖啡,除此以外对真正的咖啡一无所知;此次有幸被选中体验Bigger Coffee的挂耳咖啡,首先要感谢乐享派和@艾尔之盾,让我有机会体验到“更接近真正咖啡”的饮用体验。 ![]() ![]() 此次体验的挂耳咖啡一共有五份,每一小份都用目测真空包装的双面牛皮纸袋包装得很精美,并贴心地设计为“一撕即开”,方便取用。 ![]() ![]() ![]() 五份挂耳咖啡分别是不同的品种与味道,细心的制作者在包装上用标签进行了细致的区分,以下是活动帖中内容的复制粘贴: ①埃塞俄比亚 耶加雪菲 柯契尔日晒 豆种:Heirloom 海拔:1850-2000米 处理法:日晒 杯测得分: 91分 风味描述:干香杏,桃子,优质香草和茉莉花。啜吸甜柠檬挞,蓝莓和复杂莓果风味,茉莉花。糖浆触感 ②巴西 圣光之母 碧玉黄波旁 豆种:黄波旁 海拔:1010米 处理法: 半日晒 杯测得分:86.5 风味描述:巧克力、莓果、葡萄酒酸质、黄油口感、高醇厚度 ③危地马拉 安提瓜 卡摩那庄园 品种: 卡杜拉, 波旁 海拔:1500–1700米 处理法:水洗 风味描述: 黑巧克力,柑橘香,明亮樱桃果酸,细腻甜感,口感清爽,圆润顺滑,高醇度,悠长余韵。 ④印尼 苏门答腊 玉龙曼特宁G1 豆种: Mandeling 海拔: 1300–1800 米 处理法 湿刨法 风味描述:口感顺滑,干净,高醇厚度,巧力克风味,甜度均衡 ⑤肯尼亚 佳恰莎妮 水洗 豆种:SL28,SL34 海拔:1600-1900米 处理法:水洗法 风味描述:黑莓,红茶,果汁,中等醇厚度,莓果,葡萄 ![]() 说实话对于这样的描述我完全看不懂,不过不会看总会喝吧?然而对完全没接触过这玩意的人来说,想喝并不容易,不看说明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喝……由于自作聪明操作失误,第一次冲咖啡水放多了,白白浪费了一杯咖啡;所以实际上我只体验了四次Bigger Coffee,囧。 ![]() (撕开包装的样子) 喝挂耳咖啡其实很简单: 1.先烧一壶开水; 2.撕开挂耳咖啡的包装,取出挂耳包,撕开封口,拉开两侧的挂耳,牢固卡在杯口两侧; 3.缓慢地向挂耳包内注入开水,注意时间间隔,不要一次性倒满。 ![]() (这就是水倒多了的第一次,味道很淡) ![]() (第二次,学聪明了) ![]() (撕开挂耳包的封口,里面是咖啡粉) ![]() (挂好就是这样了,记得加水分次加) ![]() (门外汉的第二杯挂耳咖啡) 当然,关于注水的技巧和所用器具的讲究,我依然是一无所知,只能以后有机会再去深究;然而只是这样的方法,我已经喝到了与速溶咖啡、路边咖啡店里的完全不同的咖啡,这大概就是挂耳的魅力所在吧。 要说短短一次体验就能从一个门外汉变成内行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要是分开讲五种咖啡的口感和味道什么的,讲出来也不靠谱,不如说说总体的感受吧。 ![]() (第三杯) ![]() (还是第三杯,第四杯忘了拍,直接喝了……) 1.首先我的感受是,喝这玩意不能自己加糖和奶,会把咖啡原有的特有香味和涩味全盖没了; 2.小时候以为不加糖和奶的咖啡只有苦味,如今才发现隐含着如此丰富的素质和听感……不对,味道和口感; 3.这咖啡比我上班的公司里那台现磨咖啡机搞出来的东西好喝(不管加不加糖奶); ![]() (一杯咖啡一段音乐,加班好伴侣) 4.对于包装上写的“豆种”、“海拔”、“处理法”什么的参数,和实际喝起来口感味道有什么关联,仍然是云里雾里,不过我觉得这和红酒、茶叶什么的一样,只要有兴趣,摸清门道并成为“懂行”的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毕竟就像听音乐,我们只是单纯的受众,把自己清空,满怀谦逊和探寻之心地去品味,我们自然可以懂得咖啡的味道,懂得人生的味道。 就是这样喵。 写于忙成狗的2016年11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