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APP 乐享派微信公众号

乐享派

查看: 1950|回复: 0

[发烧音频] 耳塞“升级线”&蓝牙“小尾巴”的另一种形态iFi-Audio GO pod

[复制链接]

290

主题

677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20
首页文章
118
分享值
2542
金币
35534
发表于 2023-10-24 23: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次我真没有标题党,iFi悦尔法的GO pod作为一个蓝牙耳挂兼具了升级线与随身蓝牙“小尾巴”的能力。特别是在搭配手头 2880的售价看着是有点贵,但不妨换一个角度再来看GO pod替你省了些什么:耳塞配一条对比原线有提升的线就不便宜吧,再配一个播放器也是钱吧,但GO pod只需要一个支持aptX或LDAC的手机就能立马HiFi起来(即使蓝牙传输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损耗,考虑到蓝牙的使用场景绝大多数情况是在户外通勤,那点损失对比便利性的提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这么一看GO pod是不是“真香”了?

DSC00927.jpeg





「 随便聊聊先
我上一款iFi的产品是2年前的GO blu,至今还在我手里服役!大品牌对于产品的包装在设计上有着高度的统一,GO pod一次性的快递盒,白底的产品包装和GO blu基本如出一辙(这是句废话!)。包装整体简洁明了,侧面是核心卖点,背面则是相关技术参数。

99.jpeg

(2年前的GO blu包装)

DSC00915.jpeg


DSC00917.jpeg


DSC00918.jpeg


DSC00919.jpeg


DSC00920.jpeg


iFi GO pod采用了封套+天地盒的设计,内部包装盒白底上只有一个银色的iFi logo。打开之后就能看到GO pod的充电仓,实话实说这个盒子还是有点大,但真的很有必要这么大(诸如我这种“牛”耳朵私膜盒子小了真的放不下啊!)!包装盒内部还有iFi标志性的贴纸和环保标签,而配件给得相对简单,包含了使用说明卡片、保修注册二维码、注意事项、充电线、品牌贴纸(很苹果)、可替换插针母座(标配0.78 2pin和MMCX,也可以选配Pentaconn EAR、AD2C、T2接口),基本适配了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可换线耳塞接口。

DSC00921.jpeg



DSC00924.jpeg


iFi GO pod的充电仓虽然看起来有点大,但实际上手的重量还好,立体菱形切割的形态也会给人蛮特别的感觉(相同的黑色因为角度的不同呈现出不一样的黑),手感舒适的同时像我这种硫酸手也不担心留下指纹痕迹。背部为Type-C充电接口,左侧有4颗LED指示灯,可以显示充电状态以及剩余电量,正面开口处的金色给整个黑充电仓点睛了。充电仓除了有线充电外,也支持Qi无线充电。

DSC00926.jpeg


充电仓的内部在我摸过的同类型产品里属于“非主流”,把用户需求和装“逼”需要给安排得明明白白的!我见过自带BGM的画,但第一次看到自带追光灯准确打在耳塞上的蓝牙TWS耳挂!!!整个充电仓的内部均采用了植绒覆盖,虽然一定程度上会吸灰,但却能非常有效的避免耳塞本体在收纳状态下可能产生的碰撞等导致
刮花甚至是GG!满电状态下的GO pod整体续航时间可以达到35H以上。

DSC00931.jpeg



DSC00932.jpeg



DSC00933.jpeg



DSC00936.jpeg


最后就是 GO pod的本体,耳挂部分可以和主体进行拆卸,以便适配不同接口的耳塞,主体采用了类皮革质感的纹路(实际还是塑料),耳挂部分则为更亲肤的硅胶材质,内部没有使用所谓的铁丝进行塑形,柔软度和弹性都不错,我自己佩戴没有任何的异物感,这点比友商的佩戴做得好很多,日常运动也不会有掉落的情况发生,IPX5防水等级也保证了GO pod不会被汗水给干废!

DSC00939.jpeg


GO pod主体部分采用的是内嵌结构,内侧会有L&R的标识,可更换的耳挂部分需要依据主体内部的凹槽放入,耳挂外侧同样有L&R的标识,避免“乱入”。2pin0.78的插针部分也进行了凹槽适配,能匹配市面上主流的母座内凹的耳塞,同时手头绝大部分平母座的耳塞能完全插入不会露出金属插针,松紧度也是很OK的。金属CD纹理的设计手感上乘,实际的触控区为下半段,在佩戴和收纳时误触几率也大大降低。

DSC00947.jpeg


DSC00943.jpeg


DSC00945.jpeg


DSC00946.jpeg


DSC00940.jpeg


GO pod 为蓝牙5.2支持高通骁龙畅听的同时(aptX、aptX Adaptive),还支持LHDC、HWA、AAC、SBC,以及LDAC,在高通骁龙畅听的加持下LDAC能达到990kbps的传输码率,基本就是所谓的CD级无损音质了!而在内部还采用了两片Cirrus Logic Master HiFi芯片,支持32bit的单通道数模转换,结合能够消除抖动(jitter)的精密时钟,提供低失真及高动态范围的声音。同时也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平衡放大电路,带来了更黑的背景,结合可调整数字滤波能匹配更多的耳塞与听感需求。

DSC00948.jpeg


实际的使用体验来说,不需要什么繁杂的配对方式,取出耳挂直接手机蓝牙找到连上就用;传输模式上我更建议在户外使用aptX Adaptive,在十八线网红城市重庆的几个人流量密集区域测试相对稳定,没有断连的情况发生;但LDAC就非常尴尬了,首先作为一个胖子,只要是拿着手机当手机在体侧或者身后就会偶尔断一下,在人流量密集的区域会发生干扰断连的情况,当然这个锅还是在LDAC本身的抗干扰较弱,手头不少支持LDAC的TWS都是这个鬼样子,所以LDAC还是室内吧!



「 聊聊声音
基本上我把手里日常主力的2pin0.78和MMCX的耳塞都尝试了一遍,还没有翻车的情况出现,可以看出iFi对于GO pod的声底调校主打的一个就是普适性高,虽然官方标注的最大输出功率120mW(32Ω/64Ω负载下,GO pod可以自动检测耳塞阻抗进行输出功率匹配),但我手头的旗舰塞子确实推得挺好。


DSC00952.jpeg


不得不说,但必须要说的那肯定就是我手头的NGaudio Erebus的搭配了!作为我的参考耳塞,相对中性均衡的声音用来聊GO pod也再合适不过了!

DSC00956.jpeg


关于
aptX Adaptive和LDAC的声音区别有么?答案是肯定有,在声音的密度和信息量的表现上LDAC会比aptX Adaptive更丰富,气息比较充沛的歌手,LDAC模式下气息表现更饱满,aptX Adaptive则相对会少一点;声音整体来说我会更喜欢aptX Adaptive下的表现,虽然LDAC的声音要更凝实一些,但声音也相对的会软一些,反倒是aptX Adaptive对于瞬态的表现更好。

DSC00957.jpeg


那么GO pod下的Erebus被彻底驱动开了么?如果非要用一个具像化的数值去形容的话,那么Erebus在GO pod下基本上达到了Cayin N8II驱动Erebus搭配原线的75%-80%的水准。首先GO pod的声音是相对中性的,并没有过多的染色给到耳塞,听下来还是原滋原味的Erebus,两端延伸是被彻底驱动开了的,Erebus高频的空气感能不刺激的轻松get到,低频下潜的深度也是OK的,只是相对在声场的规模感上没有旗舰播放器驱动下所带来的那种张力;Erebus在GO pod下更像是一条适合流行人声的塞子,会给予人声轻微的蓬松度,让声音听起来更润泽,大编制曲目在瞬态上会略微缺口气!所以如果是日常通勤这个声音是真的够了!


DSC00962.jpeg


作为相对比较挑前端的qdc Folk,GO pod是能在流行人声这块把Folk驱动得舒舒服服的,人声的位置会略微的靠前,但并不会怼脸,这个距离在我接受范围以内,口型算是血盆大口,清晰且蓬松,能让人沉下来安心听;本身Folk就是流行人声和器乐Solo为主的耳塞,尝试了下比较硬核点的摇滚,人声包括吉他这些都OK,只是贝斯和鼓点部分会缺乏爽感,所以这套搭配还是以偏柔和突出唱的流行曲目更合适。

DSC00960.jpeg



这个组合就是舔脸唱了,标准老人家的流行人声毒性还在,漆黑的背景突出人声的立体感,人声的口型清晰,气息部分点到即止,但那种略微有点亮但一点也不刺激的听感全程把你吊着,特别适合日系女声又或者是诸如莫文蔚这一类的,相比黑黄鹂的原线会少了点味道,但多了点甜度,所以GO pod搭配黑黄鹂私膜应该算是升级线了!

DSC00969.jpeg


作为一个64Ω的单动圈,艾耳乐Flame1 晓 搭配GO pod听人声简直堪称灾难级搭配,声音干薄刺,毕竟作为一条被我用来随身听古典的塞子,确实有点强人所难了。但正经听古典来说瞬态够了,两端延伸感有了,分离度和层次感也有了,背景也够黑安定感也上来了;横向声场的边际感非常微弱,纵向的延伸感中规中矩,整体听下来对比原线把中高频的毛刺感彻底解决了,唯一的就是大编制在整体的氛围感上还差了一丢丢,但器乐solo我可以听得很嗨皮!

DSC00972.jpeg


UM Mason Fusang的搭配就是妥妥的素质向,比较适合究极素质党,单纯在细节和微动态这一块GO pod确实还是不错了,至少可以吊打同价位播放器,这就让我觉得非常MMP了,当然这套搭配也不是寡素的那种调调,骨传导的那种空间感带来了恰到好处的蓬松度,虽然声底依旧是中性的,但乐感还是有的!


DSC00966.jpeg


瑞弦的VR1是出现在了iFi官方详情页里的,所以这就勾起了我缺德的好奇心!该怎么形容这个声音呢?毕竟蔓草是用LP6来怼VR1的,我觉得算是能听的VR1声音吧(锅在VR1,GO pod是无辜的),比较挑曲风,舒缓一点厚实一点的男声没问题,但声音亮一点脆一点的就emmmm;女声倒是可以通杀,于文文、莫文蔚、Aimer、BlackPink、阿肆都可以算做是好听的,主要是两端推开之后就略微有点割裂感,女声听起来就是很爽略刺激,男声直呼MMP!

DSC00964.jpeg


日轮贰式被推得像模像样的是我没想到的!首先日轮贰式真的很挑线,手上一堆升级线总是感觉少了原本的那种味道,GO pod搭配之后几乎保留了原线下我觉得好的地方,而低频的下潜深度和量感甚至还比原线好一点点emmmmmm!画面有了!!!人声位置合理,轻微蓬松,解析到位,通透但润泽,好听的!!!


DSC00974.jpeg


Meze Antonio Advar就挺有意思的了,古典很OK,流行略挑人!空间感是GO pod驱动下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大编制曲目鼓的下潜深度秀得一匹,但瞬态响应丝毫不慢,高频甚至有轻微的空气感,有点类似于VR1的搭配,女声基本都很毒,男声要厚一点点的!反正就挺有意思的声音,而且这个搭配是绝对比原线好听的,Advar原线我是一本正经嫌弃那个高频的!

DSC00975.jpeg


最后我决定用个百元级的塞子来收尾!!!ddHiFi Janus3,声音挺搭但我不准备展开讲,我就喜欢这种酱油贵过鸡的反差所带来的满足感!!前半段主要是我自己的私膜为主,后半段就是动圈+静电,佩戴来说毫无压力,信号稳定度也是OK的,基本在家里三堵墙是极限(钢精混凝土的!!不是空心砖!!!)让我有点吃惊的是折腾了1个多小时电只掉了12%,非常不科学!


「 完全没必要的总结
这是少数我在开篇就哔哔哔哔输出了一堆的文,其实想说的或者是应该在这个地方写的内容在开篇就已经输出完毕了,对我来说iFi悦尔法的GO pod不是一个蓝牙配件,而是一条用起来很方便的“升级线”,方便我啥也不想揣但又想出门随身听个响(还必须得很“响”)的时候,真的就随身听个响了!其实这玩意儿使用场景挺丰富的,就是架不住身边那几个嫌贵的豪,毕竟一条升级线大几万说买就买,搁这儿跟我说贵?EXM……

DSC00928.jpeg


所以我的总结就“漆”个zhi:该买还是要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分享页面
我要投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