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APP 乐享派微信公众号

乐享派

查看: 2601|回复: 0

[发烧音频] 【水月雨 梅/May】未来已来?May......be the future

[复制链接]

45

主题

270

帖子

1万

积分

乐善好施(Lv5)

Rank: 5Rank: 5

UID
961
首页文章
26
分享值
709
金币
4797
QQ
发表于 2023-12-9 06: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Rechol 于 2023-12-9 07:16 编辑

       友情提示1:这篇文章废话比较多,只对“梅/May”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直接跳至文章中段,文章前部分内容是我对行业现状的一些思考,同大家分享。也仅代表我自己的看法,若是看法不同欢迎友好探讨。
       友情提示2:本篇评测有收取相关费用,请读者们知悉。


6.jpg

       行业,品牌,用户......作为HiFi产业曾经的从业者,如今也是产业链条一环的参与者,经常会讨论到这些话题,我也不止一次地跟人阐述过自己的看法。如今的行业和市场相较以往已经是大相径庭了,我们也习惯了无数品牌和从业者的来来去去,甚至变得木然。行业前景如何,怎样吸纳更多的新用户进来,仿佛成了一个无解或者根本无暇思考的问题,毕竟眼下能存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7.jpg

       用户的习惯从来都只取决于做产品的人所提供的方案。在手机还有耳机孔的年代,手机品牌们还会不遗余力地宣传自己多么重视产品的影音体验,而当行业龙头摒弃3.5耳机孔后,一众趋炎附势的手机品牌也都默契地对此闭口不谈了,听歌的用户群体也在此刻变得泾渭分明起来。无线或许是趋势,但在蓝牙耳机的大环境中,我们始终能观察到不少仍在使用有线耳机听歌的普通消费者,他们又是为何不愿使用蓝牙耳机呢?于是在这样别扭的市场环境中,为了吸纳更多的用户,非常多的HiFi品牌都投入到了以手机流媒体为中心的便携产品的开发工作中。兵分两路,有的品牌做起了TWS无线耳机,有的品牌做起了音质更好的小尾巴……卖来卖去大多也都是圈子里的固有用户群体在买单,仿佛也没能做到消费者的转化,拓展市场。还是别扭……



1.jpg

       HiFi品牌做TWS耳机,关于好的音质表现需要解决的传输&供电问题便是两大难关,产品的外观、定价、交互体验以及抗干扰性能等等方面也都在考验着品牌自身对于产品定位以及市场分析的精准判断力。产品专攻音质,用做HiFi产品的思维打造一款顶级的TWS耳机?普通消费者或许根本就看不上它的外观和交互体验,产品价格更是会将他们拒之门外……或者换一个思路,以HiFi品牌的招牌做一些便宜的、入门级的TWS耳机,只要音质明显好过手机品牌的同类产品就行,那么除了音质以外的其他方面就是需要攻克的难点了,以及……需要给消费者一个不选择华强北出品的理由。这方面,我相信阿思翠应该最有发言权。

2.jpg

       那小尾巴呢?对于手机用户来说音质的提升立竿见影,有线的连接方式也能顺利地培养用户的听歌习惯。可事实是,尽管这类产品出现了这么多年,如今依然存在着接驳不同手机设备的适配性问题;产品连接时晃来晃去,刮伤手机/手机壳的同时还影响相应接口使用寿命的问题;以及进而导致的产品工作时稳定性不足的问题......使用体验始终不够完善。在iPhone15更换Type-C接口后,或许今后的小尾巴,会以“不可更换连接线的C口小尾巴”或者“C口解码耳放背夹”的形态出现吧......

3.jpg

       我们都爱听歌。音乐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直延续下来的一种艺术形态,人们对它的需求几乎是刻进DNA里的,不论生活中人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如何,听的哪种形式的乐曲,人们总会在不经意间聆听着、哼唱着,现实中也基本找不出完完全全抗拒音乐的人。怎样拓展HiFi圈子的用户群体,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音乐更丰富多彩的魅力,在我看来HiFi品牌推出的TWS耳机以及小尾巴并不是最优解,原因在于缺失了“产品链接至普通消费者”的关键环节,而梅的出现仿佛让我看到了之于这个环节的可能性。

4.jpg

       或许跟自己的入烧经历有关,我始终觉得以手机为媒体中心的大众消费者才是HiFi行业吸纳新用户的目标所在,而要打动这部分消费者,相应的产品在各方面的打磨也要更加严格。
  • 外观足够亮眼|颜值即正义,谁能拒绝好看的玩意儿呢;
  • 价格足够亲民|降低消费者的获取门槛;
  • 音质足够出众|有HiFi品牌的调教,这一点反倒是最易达成的了;
  • 玩法足够多样|让消费者【明确感知】到声音的变化,以及促成相关兴趣爱好的培养;
  • 数据口有线直连|无它,同等音质的前提下有线就是比无线购买门槛更低且更利于培养用户习惯;

       以上只是产品相关的属性,之前我也在微博上发表过类似的观点,而品牌定位、用户群体划分、市场渠道等方面才是顺利吸纳新用户的重要前提。一通筛选下来,有实力且有可能去完成这件事的品牌其实也只剩一两个了,在文章开头提到的跟人讨论的结果中,水月雨则是在我看来唯一有可能做成这件事的品牌。

5.jpg

       为什么是水月雨?为什么是梅?只因为这个型号几乎完美契合了我对于“打入普通消费群体的产品”的所有设想,Em......要是设计成不可换线、在不大幅影响音质的前提下进一步美化产品外观的话或许会更好(一定程度地弱化产品在视觉上的HiFi属性)。好看的、音质还不错的、直连手机的耳机产品谁都能做,那为什么是水月雨呢?看他们的品牌定位以及用户群标签,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至于进驻相应的市场渠道,着实也需要投入不小的精力和资金,这对于水月雨这家公司来讲并不算什么难题,只看他们想不想做了。




废话结束,回归正题。。。

       梅兰竹菊,水月雨的四君子系列终于在此刻补齐了最后一块拼图,而“梅”也是作为该系列的旗舰型号问世,前一阵我所说的“从产线薅下来的耳机”也正是手里这条梅。这个型号的特殊之处在于拥有和自家产品“Free DSP”一样的玩法,即用户可以自己调音并把调音设置直接写进线材里面,官方的介绍说是梅的配线相较于Free DSP有经过专属特调,更加适合梅的具体玩法。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玩法的可能性……这里就先不赘述了,等到后面再详细展开。

11.jpg

12.jpg

13.jpg

       简单过一下产品开箱。包装正面的小姐姐立绘就不说了,毕竟是水月雨嘛(比起乐园,我更喜欢这个老婆//异化警告),背面是梅声学相关的参数信息。拆开封套,内部采用天地盒的封装方式,打开后基本也就拆箱结束了。虽然梅是四君子系列的旗舰型号,但毕竟也是划分在整个品牌产品的入门级系列,配件方面给的相对比较简单,除开耳机单元和配备的线材,海量纸片肯定不能少、硅胶套三对、皮质收纳盒一个,这个收纳盒外部看起来质感非常ok,拉链的手感也很顺滑,不过内里植绒的质感稍微有些拉垮……

14.jpg

15.jpg

       外观方面,梅采用一体式金属面板直接封装于腔体之上,契合度很高,面板设计为梅花和“梅花”的雕刻图案,工艺并不复杂,但整体的观感还挺不错的。腔体采用医用级树脂3D打印制作,因为我这对是从产线上薅下来的,还有一定的打磨痕迹,市售版应该会比我图片所展示的质感更好。腔体内侧有做特别的轮廓设计,加上磨砂表面的硅胶套,即便是我左右耳道并不太一样,使用中号硅胶套也能保证舒适的佩戴。

       梅的单元采用1动圈+1平板的配置,具体性能参数等细节内容我就不赘述了,大家看官方的介绍图就好。

产品概览.jpg



       比起具体剖析梅的音质表现,我其实更乐意分享关于DSP的玩法细节,不过这个玩法的本质还是以耳机本身的音质为基准来展开,梅在频响范围的优异性能也为这种玩法提供了可能性,所以了解清楚调音对象的底细很重要,毕竟得对症下药不是。还是暂且撇开DSP玩法,简单说下梅的声音。作为一款398元的入门级型号,我很吃惊的是梅居然选择了这么“成熟”的调音方向,这个“成熟”指的是烧友对音质的鉴赏心智。在我的刻板印象中,入门级耳机产品应当是拔高中高频展现“丰富的细节”亦或者是加强中低频给人以强烈的冲击感,来达到让入烧不久的用户眼前一亮的效果。反观梅的调音却非常温和、平静,是需要对声音有一定阅历才会喜欢上的风格。整体更加倾向于音乐氛围和乐感的表达,三频的质感基本都比较ok,对比下来,低频的质感反倒是最出色的部分了(有生之年居然有人夸水月雨的低频了?)。

8.jpg

       低频有着明显的量感体现,弹性和宽松度很出色,基本不会出现低频收不住导致整体声音糊了吧唧的现象,这低频我很认可;人声音色比较中正,也比较细腻,男女声的表达都是偏耐听的风格,不足之处在于细节的呈现略微少了些,结像不够清晰;高频方面我反倒觉得水月有些太老实了,高频区域整体略微偏暗,线条比较柔和,对于乐曲的细节和高频乐器的声音纹理呈现得都不够充分。除此之外,梅的纵向声场的通透度也略微不足,分明能清楚地感知到声音在纵向的开阔度以及乐器在纵向间的不同位置分布,但总会有种雾蒙蒙的感觉。以上评价是基于我自己的发烧历程以及我自持设备所培养起来的听音标准,以此来点评一款398元的产品还是有些过分了,作为以手机用户为目标客群的入门级型号,梅的音质表现用来听听大众流行基本上是一点问题没有的。

1_app page-1.jpg

       所以接下来就来到了“对症下药”环节。实不相瞒,穷烧入门的我,在真正入门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一个人玩EQ自嗨,虽然都是瞎折腾,但兴趣使然,也是玩得乐此不疲;加上之前在深圳工作时经常去朋友的录音室玩,了解了一部分相关的知识,所以我也针对梅本身的音质表现自己调了一版声音,在此之前先大致介绍下DSP这个玩法。玩法本身是基于水月雨的“MOONDROP LINK”APP来展开的,由于iOS没有开放C口权限,所以写入调音目前还只能通过安卓设备来进行,但调音写入完成后是可以直接在iPhone15/ipad上正常使用的。进入APP后,左栏是水月雨出品的各个产品型号汇总,APP主页则会展示用户正在连接使用的设备型号,点击设备就来到了相应的调音界面,这里水月雨官方针对梅推出了5档调音设置,用户可以自行选择,要是都不喜欢,那么右边的“自定义调音”就是大家各显神通的欢乐场了。

2_tuning page-1.jpg

       “自定义调音”一共提供了9段可自行调整的频率,频率值、增益值、Q值等都可以由用户自行输入数值来调整(频率值和增益值只能为整数)这比日常见到的播放器上固定频率的EQ设置灵活且精细得多。调整完成后即可“投稿”上传备份自己的调音设置,如果有多副耳机的话,你也可以针对不同耳机调音后备份每副耳机的专属调音。“下载”页面则会展示官方更多的调音方案(暂未更新)、你自己上传的调音配置、以及官方筛选出的其他用户的调音配置,只要展示在界面内的调音方案都可以提供下载。至此,这个APP即完成了梅这款产品重要的社交属性。好玩->愿意玩->交流心得,以此来吸引更多对声音感兴趣的消费者留下来。

       上面的图片里分享了我自己的调音方案,这里也简单解释一下调音的思路。

  • 之于前面对于梅自身音质表现的分析,我首先想要改善整体声音的朦胧感,于是在500Hz的地方下了一剂猛药;
  • 而后为了提升管弦乐器的明亮度以及延伸感,又对9kHz以及10kHz的地方做了大幅度调整;
  • 为了突出音乐的细节表现力以及保证声音整体的宽松度,对80Hz、300Hz、2000Hz、3000Hz以及6000Hz都做了轻微调整,原本300Hz和200Hz都有调整,最终通过实听后取舍,只保留了300Hz的调整项;
  • 最后是关于800Hz的改动,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丰满人声的表现力以及中低频乐器的泛音。

9.jpg

       总的来说,整体的调整方向还算符合预期,声音的通透度和层次感都有提升,动态的表现更突出,器乐的质感也基本得到了一定强化。但也有不足之处,人声的细节还是不太够,而且500Hz调得太狠,人声结像也没那么饱满。由于出文时间紧迫,我也没有很精细化的调整,这里就当抛砖引玉了,水月雨官方近期也正在举办调音大赛,奖品比较丰厚,感兴趣的烧友可以踊跃尝试。梅的DSP玩法虽然总共有9处频率调整项,比常见的EQ设置更多,但也没办法面面俱到。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中低频到中高频基本覆盖了乐曲大多数乐器的基音频率、部分乐器的泛音频率以及人声的绝大部分频率,调整的时候相互影响的现象更为明显,需要更加慎重些。



10.jpg

       以上就是关于“梅”这款产品我的所有看法了,与其说是产品评测,我更倾向于是一篇玩机心得,我也在这款产品上找到了久违了乐趣,仿佛回到了刚对耳机感兴趣时的那段日子。May……be everything,May……be the future。作为一个曾经参与过耳机研发的人,也作为一个希望行业向好的业内人员,梅的产品形态我个人抱有非常大的期望。最后还是得重申一下,玩法的本质是基于耳机本身的音质表现为基准,可以模仿别的型号的调音体会其中的乐趣以及丰富自己的声学知识,但却无法从根本上完成产品的蜕变,如果因为这种玩法去“伸张正义”,发表一些不切实际的言论就不太好了。与君共勉,Peac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分享页面
我要投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