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3-2 12:51| 查看: 117479| 评论: 0|原作者: yzymanayzy|来自: LOXPO
![]() 一些大家关心的测试 这个环节仅应需要而做,如果不感兴趣可以跳过。分为四块,煲机对比、续航测试、结束进程是否增加推力、当转盘是不是比ZX1强? 1. 煲机对比测试——效果显著 ![]() 实在没想到,ZX2的开声比ZX1当初还要招黑。小小的低功率数码机,又是35W微法超级电容,又是7个大型电容等等玄学材料,要煲?真是麻烦。到底煲机是不是玄学?我用尽量科学的手段来亲自验证下。 用的全新机器就是我2.11在直营店预订入手的零售版本了,特意烤了歌却没有听,只为了与旧机进行对比——这样新机并没有煲到耳朵,如果声音和旧机一样那应该是听不出来才对的。 关于旧机呢,恰好手上还有一台Not for Sale的工程机,于发售前一周拿到手(求爷爷告奶奶等巨巨们不玩了再借给我的)。拿到手就开始日夜煲机,得益于ZX2的长续航,两个昼夜才需要充电一次(一半hi-res, 少量DSD,部分CD无损,部分mp3)。插个耳机扔一晚后,第二天起来还能带走路上听,到了公司也不暂停再一直循环放全部歌曲到下班然后拿起来走,到家就扔在床上继续播,直到第二天在公司充一上午电继续播。来回折腾应该有80小时以上,加上前面巨巨们的蹂躏,100小时也许够了吧? 这是我第一次同时拥有不同煲机阶段的同型号播放器,所以以前那些听了一阵耳朵被煲好的玄妙错觉也可以被抛弃了 ——谁再说我煲了耳朵,我跟谁急! 测试的方法更加丧心病狂一些的双盲法:我带上耳机转过身去,然后让老婆帮我把耳机插进不同的机器里然后放同一首歌,听完两遍后分辨新旧机的次序。结果是5猜5中,正确率100%——因为实在太容易,我就不继续无意义地增加样本量了。 举点实例,告诉大家差别吧: EVA Hi-res 音乐集 《07.Ritsuko》 24bit 192KHZ 使用耳机为XBA-Z5 旧工程机:吉他和钢琴分离度极高,背景非常黑。纵向层次清晰,瞬态好很多,有强烈的空间感。钢琴的低频收放自如,凝聚却不失宽松感。 新机:不用AB,吉他和钢琴基本混在一起。背景噪点多。粘滞感强。低频非常紧,打不开的感觉。 K团的《光之旋律》24bit 96KHZ 直推大耳Fidelio X2 整体的层次感和清晰度,旧机高不止一个档次,不再多说。高频的差别尤其明显,比如5:30秒星星点点的高频镲音, 旧机比新机清晰得多,瞬态更好,持续时间短而劲。新机敲击声则十分拖沓。 尽管新机跟旧机对比显得不堪,但是说新机开声不如手机的也是没道理的。毕竟全新ZX2开声也有很强的立体感和远胜ZX1的动态爆发力,只要你的耳塞相性相合,应该能轻易分辨出这骨子里的气质。如果说ZX1因为声音偏柔软,煲开前不如手机还能理解,但坚持认为声音力度厚重的ZX2开声不如手机,建议你看看音源或耳塞吧,如果真听不出,那恭喜你,可以把钱花在HIFI以外的地方了。 煲机的必要性 跟煲耳机一样,看你选择:是自然煲慢慢体会变化的过程;还是想要一次煲到位的快感? 跟煲耳机不一样:耳机的机械运动,是通电越久动得越欢老化越快,所以刻意煲机会加速老化减少寿命——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推荐大家尽量选择自然听歌煲耳机的原因。而电路老化一般是放久了被氧化受损,通电并不会使电路老化更快。所以放心煲ZX2吧,不必担心老化,注意煲的时候一定要有负载,不插耳机空煲没什么大用的,所以插个随便什么手机送的低价配塞煲起来吧~ 后续的煲机过程中,笔者发现新机其实煲过两个日夜,声音就已经趋于稳定了,在没有仔细AB的情况下与旧的工程机已经没有一耳朵的区别。截止发文为止新机经过连续的日夜煲机目前也已经累计播放超过100小时了。 ![]() 2. 续航测试——有点厉害 这算是Walkman系列一贯的尊严与强项所在。没有用太严谨的方法测,就是各种操作看曲线。其实前期宣传已经强调过续航了那肯定不会差,但到底强到何种地步呢?开始测试之前,先说个不好的消息: 用Xepria Z2的1.35A充电器给ZX2充电,从0到100%需要4小时!ZX1仅需要1.5小时! 另外注意:具体官方标称的连续播放时间,请去官网查询,说明书上写了一大堆,我就不转述了,有需要我PM给你说明书好了。注意官方有个注释(音效真TM耗电啊): (*3)[size=16.2000007629395px] 将[均衡器]设为[关闭]之外的设置、将[环绕音(VPT)]设为[关闭]之外的设置、将[DSEE HX]设为[打开]和将[动态均衡器]设为[打开],会使连续音乐播放的电池持续时间缩短约70 %。 下面正式开始: 1. 混合播放测试。先是用了sense me的全部随机了一小会儿(曲线开头),然后想到60小时貌似指的是MP3,所以就把一个文件夹里的320K MP3循环了一个白天约十多小时(唤醒亮了好长一阵是前面下载过MP3所以忘记关闭网易云音乐,不过没有使用网易播放所以基本不影响耗电,后面也许长时间不用自己休眠了?),一看耗电太少又开始循环Hi-res和DSD混合文件夹(80% Hi-res)。注意途中没有亮过屏幕,短暂唤醒是按键切换歌曲(我也时不时拿起来在听啊)。最终耗电曲线如下图,停止时还剩余12%的电量已经红电了。 ![]() 可以看出的是,MP3播放阶段的十几个小时耗电曲线简直平的不科学。而Hi-res和DSD混合播放则快了很多(斜率目测2倍以上)。最终成绩48小时还有得找。 2. 连续播放Hi-res和DSD混合文件夹(80%Hi-res)。因为前面MP3播放增加了成绩不太放心,所以重测: ![]() 连续播放16小时25分后还剩余54%的电量。依然剽悍。基本符合预期。 3. 随意来个曲线,推测下我干了啥? ![]() 解答:先是循环播放Hi-res。然后待机。两次阶梯状急速下降是开着屏幕在找歌各种AB。然后继续待机。2天曲线压在一个屏幕里,待机曲线依然很平,目测跟ZX1一样会是个待机怪兽。 另一个曲线,大家看出什么问题了吗? ![]() 对!就是那个屏幕开启!我好奇想试下屏幕耗电,结果不知道是出了什么问题,跟预计的不太一样,原本以为屏幕会是耗电超过播放音乐的——可是这开着屏幕待机为什么耗电这么少,会不会哪里出了问题?屏幕亮度是20%(白天的室内已经足够亮了),看来低亮度耗电确实不高?中间的两次阶梯下降也是在AB,看来是打开屏幕后各种操作如:找歌、切换文件夹、不断用触屏找歌曲进度更加费电? 4. 转盘测试 接PHA-3当转盘。PHA-3没电时,还有52%!!!也就是差不多10小时的转盘续航,嘛好像还是不如A17或手机当转盘给力。 5. Bilibili在线视频播放测试 测试方法:看两集高达G之复国运动(26分钟每集,中间的BANDAI正片太长,但我从来不跳刷信仰,你懂的……),亮度30%,选择画质清晰度高清720P,此番有版权不可离线播放所以不必担心我作弊,不信自己在B站上试试能不能离线?话说,ZX2这性能也不算弱,B站无论操作还是视频解码还是发射弹幕都很流畅。 ![]() 我太喜欢这种测试了,追番测试两不误,爽哉(爽个毛这么小的屏,我还是倾向用PAD+1ADAC画质音质便利性三不误)。下面是耗电情况: ![]() bilibili动画开始前电量 43%,一集30%,两集后18%,我开着屏拍了个照掉到17%。也就是说,平均一小时在线播放B站720P动画消耗25%~30%的电量。顶破天4小时B站就耗光全部电力了——可怕的曲线,前面的省电努力被这败家的在线视频播放瞬间秒杀。 ![]() 好吧,其实ZX2比起ZX1那B站在线视频2小时不到的水平还是好得多……但是这个测试纯属没事儿找事儿。 其他还试了下刷微博、逛贴吧之类,耗电都没有比AB歌曲快。就不多解释了。 好吧,测试结果,总体上算是满意的。没有重量优势的ZX2,或许也只剩下续航能维护自己作为当代“随身听”血统的尊严了。 ![]() 3. 验证结束音响增强进程的传说——不要期待 从ZX1、F88X开始就有一个隐藏"黑科技"——结束SoundEhancemet音响增强进程可以”提高推力“。我曾经在ZX1上长期使用过此项黑科技,确实可以提高控制力和动态,使得很多推不开的耳塞或耳机能有撑开的感觉,但代价是声音会有少量失真,并且无法使用音效(CB其实有效果)。所以即使是ZX1,我也不建议对所有的耳塞都开黑科技,尤其对好推的耳机,开了反而适得其反。 那么ZX2黑科技的效果呢?实际上ZX2不开这个黑科技已经足以控制住EXK、Z5等ZX1需要开科技才搞得定的塞子,那么开了黑科技是否有进一步提升呢?还有大耳呢?这下两台煲到差不多程度,正常关闭均衡器听不出区别的两台ZX2就可以方便的供我进行相当准确的测试了! ![]() 结束图上这个东西后,去均衡器里随便调节下再返回播放界面,然后变化就来了。第一直感就是音量爆增,所以在结束进程前,先把音量调到10%以下再说,否则等着爆耳吧…… 用HD650的情况下,结束进程后音量增大一倍还多。下图左为结束进程后听PCM古典音乐达到正常声压的音量位置,右图为未结束进程时正常听音声压音量位置。(如果是流行乐,都还需要调小好几格,否则声音爆大;如果是DSD则需要增大几格,这时不结束进程的最大音量也不太够用) ![]() 拍照的这张图,听起来平均声压,左边比右边实际上还更大一点。原本猜测会不会结束进程后音量等于把均衡器全部调到最高。结果并不是这样,比均衡器全调到顶的声音大太多了。 把两者调到同音量下,大体差别比较小。不像ZX1的动态和声场变化那么明显。对比方法是两者调到差不多的音量,然后戴着耳机来回插进行AB,拿不准的就找老婆来帮忙双盲——因为这个直接听差别确实不像ZX1那么大,所以需要排除这一操作造成的心理暗示。 吉卜力交响乐集 24bit 44KHZ 《Takashi and Matsuko's Tango-symphonic version-》 HD650 结束进程: 纵向声场有微弱的变化,仅仅是略有提升。高频变亮。动态也许有提升,也许没有,层次感是有所下降的。 未结束进程:30s的第一次齐奏层次更清晰,留意角铁和提琴在齐奏中的表现。 Z7 结束进程后更加清晰,明亮。横向声场略有落地倾向,纵向似乎变弱了些? 未结束时,稍浑,低频更厚。双盲测试准确率90%,是最准的一个了。但是调EQ,CB-1, 6KHZ+1,16KHZ +2,可以让双盲测试无法区分(降至50%,跟瞎蒙一样了)。 榉 结束进程:动态确实有所提升(推测是因为榉对中高频量增加敏感导致),并且高频提亮,中频略微调高,声音弹性更强(其实也是动态带来的)。声场变化不大。 未结束进程:声音更加具有安定感。柔和不冲。瞬态控制和空气感反而略微好一点。 《来自新世界》第三乐章 24bit 96KHZ 榉: 动态会稍强一点点。推测是高频提亮,而此耳塞对高频敏感的缘故。 Z5: 不结束进程,低频更重。结束进程后声场会离听者稍远一点,横向收窄一些。动态并没有可闻的变强(原本的就已经够强了)。其他好处基本感觉不到。不结束进程的那台机器ClearBass -1再调高6KHZ3格 16KHZ4格能达到差不多的效果。 蓝井艾露《IGNITE》24 96 HD650 结束:人声位置在头外贴额处。你们要的舔脸人声来了。流行的效果确实有点明显了。 未结束:人声位置,头内上部。1:00~1:30,左边的磨镲音比结束进程的更加清晰立体。 结论:开黑科技效果不如ZX1明显,但失真也几乎感觉不到。明显的变化只有低频变少,中高频到高频变亮。有些大耳机的声场会变好,耳塞反而会变差,层次感也不一定会变好,动态也不一定变好。最大的作用在于让原本音量不够用的大耳机,变成音量能爆你的耳朵,但恐怕到了那个音量失真和压限也会更明显了吧。 推测:既然官方的数据就是1%失真16欧15mWx2的推力,那么限制在当前音量下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音量下也给不失真+EQ的动态留下余量,要知道ZX2的动态很强劲,同时还保持着相当强的稳定感。再者,ZX2限制储备推力可能也是为了续航,开了黑科技续航没有变短,说明这部分功率原本就储备在ZX2体内。 再次强调——Walkman的定位就是推非高阻耳塞和便携耳机。耳塞推不推得开,虽然储备推力是一个方面(往往大推力时低功率失真更低,但反之不一定成立),但不要光看推力,当前音量(功率)下的控制力(输出阻抗、压摆、失真等等)更重要!具体不再多说,开十帖也不一定解释得完。15mW并不是一个不够用的数字,具体看看你的耳塞灵敏度单位吧。 ![]() 4. 转盘测试——差异极小 连接ZX1,打开PHA3,用最强大的平衡口接上Z7+平衡升级线。放歌,拔掉ZX1,马上插上ZX2放同一首歌。放心这样操作是正确的,不必关闭再重开PHA-3。这样避免了音量变化对印象的改变。 DSD 《四季》11.Largo 12.allegro ZX2: 音感觉比ZX1更润一点,不确定是否脑放。但来回了几遍,确实不管ZX2用哪种DSD滤波都会更加透而润一些。但这点变化不足以让我选择ZX2作PHA-3的转盘 播放器中的DSD播放设定居然有效果!!! ! 高频降噪温暖,平滑模式凄冷……增益选项也有效果……果然是转成PCM输出的。 ZX1: 大致相当于凄冷的平滑模式。 PCM 《命运交响曲》Allegro con brio 24bit 176.4MHZ 差别不太明显,但还算可闻。ZX2棱角更硬一点,更暖一点,最高潮的畜力到爆发更有力一点,并且稍暖,稍宽松。 《来自新世界》第四乐章 24bit 96KHZ 堂音有细微的差别。ZX1略轻一点。45秒开始左边的提琴声部齐奏,一些不完全整齐的手部动作,ZX2会略微清晰一点点点。可以说非常细微,来回AB了几遍都不知道是脑放频率变了还是怎么回事才听出来。 PC用Hi-res player扩展到RAM,DoP native输出。DSD音色介于ZX2的两种滤波器之间的冷暖度,声音更锋利一点,显得解析起来更利落,但会更数码味一点。其他Hi-res依然也是非常轻微的差异,如果说音色差异还算可闻,那解析声场之类的差异只能说提升是有,但这提升非常微小。 这个测试实在太蛋痛了,除DSD以外的音源测试起来特别费劲。 结论: DSD有少许易辨差异,素质排名PC>ZX2>ZX1;其实就听感来说ZX2转PCM输出的DSD最好听…… PCM音源输出差异非常微小,排名不变,PC>=ZX2>=ZX1,但是更换转盘带来的变化远远小于系统中的其他调整,建议不要过于计较。 ![]() 结语 终于来到了最后,想必大家一路看到这里一定也非常累了吧(其实我快写哭了)。 微单和黑卡摒弃了单反的反光板和五棱镜后,一度被人嘲笑对焦速度和取景延时,但今天的CMOS相位反差混合对焦和电子取景器已经今非昔比。摒弃了分立架构的数字放大一度被人当作手机扬声器才用的把戏来嘲笑,而今天索尼对Smaster HX的应用成熟度也从ZX1开始日渐成熟。ZX2虽然与ZX1同用一块CMOS,但它则是如同无反的去低通、边缘微透镜优化、相位混合对焦等技术可以使同一块CMOS更加强大一样,从电源、接地全面优化。 在此我大胆预言:未来几代Walkman产品线将继续使用全数字放大架构,以维持长待机、小体积的“随身walk”愿景,同时继续进化音质水平。而传统的AB类DAP制造商们,如果还在继续轻视拥有不同优势的D类产品——则必将如同单反巨头当年轻视无反一样,后悔莫及。 然而,此时如果你要问我,ZX1和ZX2你更推荐哪个?我想我依然会向你强烈推荐ZX1。现在看来,ZX1仍然是美丽的工业设计、超轻薄的身躯、适中的价格、良好的续航、超大的容量、人性化的体验以及上佳音质的最好平衡,即使作为DAP没电或不想带时的备机,也是非常值得拥有——就如同大多数情况下,轻便全面的黑卡RX100就够用一样。 无反已经发展到全幅却依然无法撼动专业单反,ZX2相对ZX1提升了这么多也还是无法取代高端的DAP。ZX2的存在意义在哪里呢?我想与RX1从被认为是逗B到意外大卖一样,ZX2一样也找准了他注定大卖的定位——随身省心、远超平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