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APP 乐享派微信公众号

乐享派

查看: 5296|回复: 1

[发烧音频] 「迷走反射 . 评耳机」索尼 WH-1000XM5 标杆级主动降噪耳机

[复制链接]

325

主题

3079

帖子

7万

积分

乐不思蜀(Lv7)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2
首页文章
134
分享值
3414
金币
58261
发表于 2022-9-28 14:3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迷走反射 于 2022-9-28 14:47 编辑

说起来,1000X系列可能是索尼音频部门“黑科技”含量最高的系列了,特别是真无线耳机WF系列和便携头戴耳机WH系列,其每次更新都像是要完成“自我超越”一般,这次的WH-1000XM5(后文简称XM5)也不例外。

DSC_1628.jpg


新一代声学单元

XM5的动圈单元改为了30mm碳纤维振膜,相比上代的40mm镀铝液晶振膜,不光材质进行了大更换,而且直径也进行了缩小,目的是减少对驱动力需求,可以用更小的功耗,做到更好的音质表现。就个人体验来说,新单元不光极限素质(解析力、动态和瞬态)比前代要高,也确实更好驱动了,XM5蓝牙下就能呈现当年MDR-1A在台机下还原出来的声场和动态,以及让人印象深刻的低频下潜与层次感。

DSC_1637.jpg

PS:XM4使用的镀铝液晶振膜更早来自MDR-1A系列,而无镀铝的液晶振膜则能更早追溯到MDR-EX1000和MDR-Z1000,液晶振膜家族在索尼中高端动圈耳机中已经使用了十几年,其共性是素质上限高,声音中性耐听,调音可塑性也很强。但缺点也比较明显,对驱动力要求较高,即使是便携头戴耳机MDR-1R或者MDR-1A,也需要大推力的前端,在手机或者低推力播放器上是无法发挥最佳声音的。

PS2:索尼以后的动圈耳机可能都会采用碳纤维振膜材料,XM5将会是索尼新调音的开端。


DSC_1643.jpg

进一步提升的主动降噪


索尼的主动降噪技术属于是那种毋庸置疑的,毕竟是靠深耕市场二十多年留下的好口碑,也是圈内为数不多有自研方案和技术的厂商(手机厂商很多都是公版方案),降噪效果和体验都是业内标杆。

主动降噪耳机的工作核心是:接收和分析外界噪音,并有效地,对应地,让耳机生成反向声波来抵消噪音,看似简单,但要做好很难,其中噪音分析和声波生成的量都是难点。


DSC_1633.jpg

这次,XM5在硬件和软件上又进行了全面的提升和堆料。首先是芯片,在前代HD降噪处理芯片QN1的基础上,又加了一块集成处理器V1,让V1负责收集环境噪音和状态分析,解放QN1,让其专职负责反向声波的计算,所以在性能上XM5比起上代更高效,反向声波的生成也更精准,对声音的劣化也更小。


DSC_1640.jpg

而噪音采集麦克风也由4颗增加到了8颗,对于噪音源方向的采集更加精准,相应地,也能生成更精确的反向声波,例如左边传来的噪声,左耳这边生成的反向声波大一些,右耳可以更小一些。


DSC_1639.jpg

还有麦克风的结构也进行了优化,能抑制风噪对拾音的影响。抗风噪是高端主动降噪耳机必备的性能之一。

和前代一样,XM5主打的还是AI智能降噪,因为新V1处理器的加入,整体性能会更强,但这种体验依旧是无法明显感知提升的,因为它是全自动执行的。当你用《Headphones Connect》App开始“自适应”声音控制后,XM5会通过App利用手机的传感器(陀螺仪、加速计、气压计等),来检测你目前的空间环境和运动状态,例如是乘坐汽车还是飞机,是在户外步行还是坐下休息,从而自动地调节环境音(主动降噪强度)、音乐和人声之间的比例,以满足你的实际需求。这是一项非常智能的体验,目前来说,还未看到有任何竞品有类似功能。


当然,通过《Headphones Connect》也有手动调节功能,XM5细分下来有20个等级可定制。


DSC_1645.jpg

实际体验,一般场景下(地铁和露天),XM5就有很不错的降噪表现,对环境噪音的抑制很明显,这也是基操勿6,索尼前几代就搞定的事情。这次XM5加入了针对环境人声的降噪,对人声噪音有明显的抑制,这点明显优于同类竞品。我在在儿童比较多的滑板公园进行了测试,XM5对尖叫声抑制很明显,也没有失衡感和不适感


DSC_1655.jpg

HiFi化的内部电路设计、工艺与堆料

XM5还有个硬件上的提升必须要提一下,那就是引入了高端Walkman的电路设计、工艺和用料水准。

电路优化了元器件的布局和供电模式,减少干扰源,提升信噪比;


采用含金无铅焊接材料(降低信号损耗)和镀铜大型高音质电容(消除磁致伸缩,嗯,这是新知识点)。


总之,你可以认为索尼在XM5这款便携蓝牙耳机上,引入了很多HiFi圈都认为有“玄学”的堆料和技术。


DSC_1648.jpg

音质随时全开

相比XM4,个人认为XM5更好听,因为其动态表现和声场还原明显要更好,更接近当年我在台机下听MDR-1AM2的感觉,有力凝实的低频,Z轴级别的下潜(低频发声位置在耳根下部,明显比中频要更深潜),层次感清晰,《鼓诗》中不同鼓的声音区分明显,质感极佳。live级别的曲目表现也更佳,器乐与人声之间的空间关系能有效还原,包围感更强,副歌部分的人声位置也不会被挤压,总之是一种开机即上限的状态,真正将蓝牙耳机做到了有线便携耳机的水准。

DSC_1649.jpg

当然,这其中索尼的LDAC编码和DSEE Extreme(数字声音增强引擎进阶版)技术也功不可没。


LDAC是目前真正实用化的能无损级别传输音频信号的编码格式。简单说,LDAC编码能传输原版CD甚至更高级别的原始数据,而SBC和AAC等编码只能传输压缩劣化后的MP3级别数据,在信号上就有明显损耗。又或者打个比方,CD如果是1080P视频话,LDAC能传输1080P甚至3K级别的原始数据,而SBC和AAC只能有损压缩到720P甚至更低来传输,信号上先天就不清晰。


DSC_1631.jpg

DSEE也是索尼音频部门的“老”技术了,在手机、Walkman、电视和音箱领域都有应用,是一种音频信号升频技术,通过数字算法补足有损音源音频信号的方法,算是一种后天补救措施,非常适合目前蓝牙耳机这个品类。DSEE进过多代的发展,是目前少数真正成熟化的升频方案之一,这次的DSEE Extreme(数字声音增强引擎进阶版)是最新版本,引入了Edge-AI技术,通过AI识别曲目的风格,来针对化进行数字信号补偿,让听感更加自然,更贴近真实听感。


如果你是安卓手机用户,建议开启LDAC编码格式;如果是iPhone或者其他苹果设备,建议开启DSEE。


DSC_1642.jpg

更多功能与体验

通话方面,XM5也进行了增强,引入了深度神经网络技术(DNN),通过海量的样本学习,能判断出你当前的环境状态,判读周围的噪音与杂音,滤除环境杂音,保留人声。也就是通话也能主动降噪,只保留你的人声,滤除环境音,而不是一般手机和耳机那种一刀切的模式(只采样人声部分的波段,同波段的噪音也会被采样,但无法分离出人声)。最终区别就是使用XM5进行通话,人声会更饱满,更真实,而不是压缩声。

通话麦克风也达到了4颗,并采用了波束成形技术,能更精准地针对你的声音进行拾取。


佩戴传感器(取下暂停播放)也改为静电型,相比上代的光学型,精度更高。此功能可以通过App进行关闭。


智能免摘功能也是索尼的招牌,用手捂住右耳罩,XM5就能调低音乐音量,放大环境音,方便与人沟通交谈,无需取下耳机。


这次索尼还给XM5加入了PD快充功能,整体充电时间更短,而且可以充电3分钟,使用3小时(播放音乐)


DSC_1665.jpg

设计、佩戴与环境友好

XM5的外型也比上代更加简约,甚至有点北欧极简风格,铂金银和黑色选的也很“性冷淡”,整体更偏商务风格。

头梁变窄,目的是为了减少发型破坏,说明这个系列的女性用户变多了。整机250克左右,比较轻便,长时间佩戴问题不大。


并且索尼还选用了新型皮革,触感更好,并且能减少夹头感。


DSC_1622.jpg

因为头梁不能二次折叠,所以这次收纳盒体积变大,不过设计感还是在线的,颜值也不错,也很轻,便携性还不错,而且这次多了个分隔,可以将数据线和耳机线一起收纳了。


越来越多的头部科技公司开始打环保牌了,索尼绝对是其中的先锋,XM5本身就是采用的是可再生塑料,并且包装采用了环保的原生混合材料(竹子、制糖后甘蔗残渣、再生纸),实现了100%纸包装,对环境更友好。(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DSC_1662.jpg

一点吐槽


主要还是新的静音转轴,虽然提升了耐用性和静音,但也让XM5不能进一步折叠,收纳体积变大。再就是挂脖子上时,耳罩的折叠方向居然对外。

DSC_1636.jpg

总结

WH-1000XM5可能是索尼的“年货”,但绝不是“牙膏”,索尼把音频部门已有的和新开发的“黑科技”基本都用上了,给了研发团队极高的自由度,这款产品更像是“秀肌肉”的存在,而不是被市场部只掣肘的妥协产物,至于购买时机嘛,懂的都懂,快了快了。

DSC_165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

主题

9346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Be good, do right.

Rank: 7Rank: 7Rank: 7

UID
991
首页文章
53
分享值
1507
金币
30068
QQ
发表于 2022-9-28 15:16: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确实很不错,坐等降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分享页面
我要投稿 返回顶部